傷寒(腸熱病,傷寒病,傷寒癥)

傷寒并發癥的治療
傷寒的并發癥復雜多樣,發生率不一,同一患者可同時或先后出現多種并發癥。不同的并發癥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1.腸穿孔
除局限者外,腸穿孔伴發腹膜炎的患者應及早手術治療,同時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或氨芐青霉素與慶大或卡那霉素聯合應用,以控制腹膜炎。
2.腸出血
①一定臥床休息,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神志變化及便血情況;
②暫停飲食,或進少量流質;
③靜脈滴注葡萄糖生理鹽水,注意電解質平衡,并加用維生素K,安絡血,抗血纖溶芳酸,止血粉等止血藥;
④根據出血情況,酌量輸血;⑤如病人煩躁不安,可注射鎮靜劑,如安定,苯巴比妥鈉,禁用瀉劑及灌腸;⑥經積極治療仍出血不止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3.中毒性心肌炎 嚴格臥床休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維生素B1,ATP,靜注高滲葡萄糖液。如出現心力衰竭,應積極處理,可使用洋地黃和速尿并維持至臨床癥狀好轉,但病人對洋地黃耐受性差,故用藥時宜謹慎。
4.中毒性肝炎 除護肝治療外,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5.膽囊炎 按一般內科治療。
6.溶血性尿毒綜合征
①控制傷寒桿菌的原發感染,可用氨芐青霉素或羥氨芐青霉素。
②輸血,補液。
③使用皮質激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強的松龍等。尤對兒童患者可迅速緩解病情。
④抗凝療法,可用小劑量肝素每日50~100u/kg靜注或靜滴,控制此征有顯著療效,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
⑤必要時行腹膜或血液透析,以及時清除氮質血癥,促進腎功能恢復。
7.DIC 給予抗凝治療,酌情輸血,并應用氨芐青霉素控制原發感染。
(5)慢性帶菌者的治療 慢性帶菌者的治療常較困難。一般認為有膽石癥或膽囊疾患的慢性帶菌者,須同時處理膽囊膽道疾患,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1氨芐西林3~6g/d,丙磺舒1~1.5g/d,分次口服,聯合用藥,療程4~6周以上。
2磺胺甲硝唑/甲氧芐啶(復方磺胺甲硝唑)2片/次,2次/d,療程1~3個月,有一定效果。
3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等,用藥后膽汁中的濃度高,可用于治療慢性帶菌者。

- 友情鏈接:
- 傷寒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