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感染(暫無)

燒傷感染全身性感染的治療方法匯總
燒傷感染全身性感染的治療方法匯總,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應的療法,如果你患有的是全身性感染,那么就要在以下療法中選擇。
1、免疫療法:為了防治綠膿桿蓖感染,應采用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方法是:大面積燒傷病人,入院后第一次注射多價綠膿桿菌疫苗20mg/kg,肌注或皮內注射,以后每隔7天注射一次至創面愈合。在主動動脈的同時給予免疫血漿250ml靜脈輸液或應用人體血清球蛋白療效更佳。
2、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在燒傷前三天或植皮前后應用青霉素預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3、治療性應用抗生素:當已明確病原菌時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合理選用抗生素。
4、積極防治合并癥:感染與休克、腎衰或應激素性潰瘍有因果關系,積極預防和治療這些合并癥可以明顯在減少感染的發病率。
5、合理的創面用藥:局部外用藥物對于控制創面感染意義重大,常用的有磺胺嘧啶銀、洗必泰及吡咯酮碘。
6、遲早切(削)痂植皮覆蓋創面:近年來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成功的經驗主要是早期切(削)痂植皮術,因為壞死組織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切痂就是祛除病灶和感染源,病人的免疫功能隨之改善,侵襲性感染得以控制。當然選擇合適的時機可以提高植皮的成活率,一般主張在休克平穩或其他合并癥基本控制后行植皮術不易導致手術失敗和感染擴散。
7、營養支持療法:營養是防治病人發生侵襲性感染的主要環節。燒傷后由于創面滲出丟失大量蛋白質(每1%的面積可從創布告丟失1~2g蛋白);機體超高代謝消耗增加;創面修復需要大量蛋白及能量的供給。因而燒傷病人需要攝入高蛋白、高熱量的營養物質以維持氮平衡,否則就會發生營養不良,免疫功能紊亂,免疫分子合成減少,機體衰竭,誘發侵襲性感染。后期侵襲性感染的發生與蛋白及熱量的供給不足有關。
燒傷病人的營養攝入有口服、鼻飼和靜脈內營養,應根據情況選用一種或兩種方法以補充營養素。口服攝入營養是較好途徑,最符合生理要求,遲早口服有利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應由營養醫師合理調配營養成分及水分,包括蛋白、脂肪、糖及各種維生素、民解質、微量元素。可以讓病人口服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電解質的藥物,例如12金維它或施爾康。
對口服營養物質不足者可采用插胃管鼻飼的方法,每天定時向胃管內注入牛乳、蛋湯或要素飲食。與完全胃腸道外營養相比較,胃腸道喂養有助于胃腸道消化酶及內分泌物質的釋放。促使胃腸道血管擴張和血流量增加,腸粘附的厚度增加,屏障作用增強,可減少細菌及其毒物自腸道吸收的危險。
胃腸功能紊亂或胃腸道喂養不足的病人可用靜脈內營養的方法。一般選用外周靜脈插管的方法,這樣可以降低中心靜脈插管易致感染的缺點。外周靜脈營養應注意水分的補充,一般水分的需要量是1%面積×50+生理需要量。

- 友情鏈接:
- 燒傷感染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