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腺瘤(腦垂體腺瘤)

垂體腺瘤的病因病理
垂體瘤是一種神經外科常見疾病,多發于女性,癥狀表現為頭痛、視力減退、腦脊液漏等癥,嚴重者不但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危害,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導致不育不孕等癥狀。對人們的危害極大,但只要詳細了解了垂體腺瘤的病因病理之后,便可有效對癥治療。
垂體腺瘤的病因病理
垂體瘤的發病機制到目前為止仍不完全清楚,但達成共識的主要集中于兩大學說,垂體腺瘤的發病機制目前有兩種學說,一為垂體細胞自身缺陷學說,另一為下丘腦調控失常學說。
【下丘腦調控失常學說】
1、下丘腦多肽激素:能促發垂體細胞增殖。
2、遏制因素的缺乏:對腫瘤的發生可能有促進作用。
3、其他因素:如白細胞介素-6可在垂體瘤中高度表達,有維持瘤體的促生長作用。這些均可能為垂體腺瘤的促發因素。二是垂體細胞自身缺陷學說,認為垂體腺瘤細胞的基因突變是其主要的始發因素。Schulte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垂體腺瘤是單克隆的,即表明垂體腺瘤來源于一個突變的細胞,在外部的促發因素或垂體自身的生長因素及缺乏遏制因素的條件下,發生單克隆擴增或由于自身突變導致的細胞復制。
【垂體細胞自身缺陷學說】
到目前為止,已發現垂體腫瘤細胞的基因突變或缺陷有:
1、Gsa基因突變:因其突變有明顯的活性,并未在正常人細胞中發現,故稱gsp瘤基因(生長刺激蛋白癌基因),大約40%的GH腺瘤中發現有gsp基因,這可以解釋GH瘤具有特征性的GH大量分泌,而且對cAMP系統的活性無正常反應,則是因聯系腺苷酸環化酶的G蛋白刺激物(Gs)存在著異常。這種異常就是Gsa基因突變,即 Gs蛋白的α亞單位的第201和227位氨基酸存在點突變,其突變均表現為Gs蛋白的GTP酶活性受遏制。
2、ras基因突變:是在H-ras基因12密碼上發生突變,與細胞增殖有關。
3、在某些催乳素瘤中存在DNA順序的改變:可能導致hst(FGF4)基因的異常表達和常伴多巴胺受體D2的變異,而在正常組織FGF則不表達。
4、已證實11號染色體長臂13位點(11q13)等位基因的丟失:可致家族性多發性內分泌腺瘤 Ⅰ型(NEN-1)。并有報道在一些促性腺激素腺瘤和PRL瘤中也發現有11q13等位基因的缺失,故這個位點的基因丟失可能與垂體瘤的發生有關。最近已趨向將“垂體”和“下丘腦”兩大學說統一起來,成為內分泌腫瘤形成的兩期學說。即內分泌腫瘤的發生可分為兩期:誘導期和促長期。在誘導期的垂體細胞有自發的或誘導的基因突變,導致異常的細胞基因表達;隨后進入促長期,在一些生長因子或激素的作用下,促進腫瘤無限制的生長。
當出現腫瘤的時候內分泌功能就會發生改變,人體的代謝以及相應的臟器就會發生一些病理變化,這個病理變化就會帶來一些臨床癥狀,腫瘤可以包裹腦垂體,也可以從腦垂體體內生長出來,擠壓腦垂體,導致腦垂體功能異常。因此人們一定要把垂體腺瘤的病因病理了解清楚,才能做好更好的治療。

- 友情鏈接:
- 垂體腺瘤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