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

引起登革出血熱的原因有哪些
登革出血熱是生活中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登革出血熱患者會大量出血和休克,對登革出血熱患者的身體傷害極大,對登革出血熱患者的生命也帶來嚴重的威脅,所以及時治療登革出血熱是十分關鍵的,在登革出血熱患者治療之前,充分了解登革出血熱還是很關鍵的,那么引起登革出血熱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們針對此問題進行具體介紹。
一、病因:登革病毒從本質上講屬于黃病毒科(Flaviviridae)中的黃病毒屬(Flavivirus)。在東南亞各國,登革出血熱多見于1~4歲的兒童。而在我國的海南省,則以15~30歲登革出血熱患者占多數。在4種登革病毒中,第2型常常引起登革熱出血。例如1985年第2型登革熱病毒就在我們海南島引起了登革出血熱。
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未弄明白些病的發病機制,但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是,此病毒會產生促進抗體,這些抗體具有較弱的中和作用和較強的促進登革病毒復制作用。登革出血熱不僅能夠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從微血管中滲出,而且可使凝血系統被激活。而凝血系統被激活則可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加重休克,并與血小板減少一起導致各系統的出血。
二、傳染源:登革出血熱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從發病前1天至發病后5天內傳染性最強。東南亞森林中的猴感染后多不發病,但可成為傳染源。
三、易感性:人類普遍易感,在原無本病的區域內一旦發生流行,疫情可于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并使大部分居民受染。登革出血熱以兒童為多。在熱帶地區多呈地方性流行,一次得病后對同一亞型的免疫力可持續1~4年,但仍可感染另一亞型,感染兩種亞型后可獲持久的免疫力。
四、易感人群:由第2型登革病毒引起的兒童登革熱,若登革出血熱患者發病3天內其血漿中游離的登革病毒非結構蛋白NS1水平>600ug/L則很可能發展為登革出血熱。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的男性登革熱患者較易發生登革出血熱。
以上就是引起登革出血熱的原因有哪些的具體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只要登革出血熱患者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那么治療登革出血熱的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

- 友情鏈接:
- 登革出血熱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