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脈管炎)

血管炎應該如何預防
對于有著明顯病因的血管炎患者,應注意避免再和誘發疾病的因素接觸,預防血管炎的工作請針對病因來進行。其余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病人,除了保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外,還有必要嚴格篩查,查找出發病原因,進而采取合理的預防方法。血管炎患者需要特別留意避免外界風、濕、寒、熱、邪氣的侵襲,血管炎病人需要保證適當的休息,可以抬高身體以減輕局部的水腫。
1、去除病因,如避免或消除藥物過敏原,對病因進行抗體治療,如抗感染等。
2、治療基礎疾病,如結締經過組織病,腫瘤。
3、對局限在皮膚的血管炎常用抗組胺類藥,如氯苯那敏12mg/d,苯茚胺75mg/d,分3次服,及非甾體抗炎藥,如咧保美辛,75~150mg/d,布洛芬1.2~2g/d,分3次服。
4、全身性血管炎一般需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如為壞死性血管炎通常應加免疫經過遏制劑,如環磷酰胺,根據病情選擇口服給藥或靜脈沖擊療法。
5、可加用抗血小板聚集劑,如阿司匹林3~10mg/kg·d,血管擴張藥,如硝苯地平30mg/d,硝酸異山梨醇酯30mg/d,分3次服。壞死性血管炎病人不宜用肝素及雙香豆素類抗凝劑,以免發生嚴重出血。
6、血漿置換療法可用治療冷球蛋白血癥性血管炎。對其他類型血管炎無肯定療效。大劑量靜注丙種球蛋白屬于實驗性療法,用于狼瘡腎炎患者反可加重病情。
血管炎患者可自覺疼痛或燒灼感。部分患者可伴內臟受累,如腎臟、胃腸、神經系統等,稱為變應性皮膚-系統性血管炎。 本病應注意避免外界風、濕、寒、熱、邪氣的侵襲,患病者應適當休息,抬高肢體以減輕局部水腫。
血管炎的發病原因多并且復雜,通常認為是由于藥物和感染引發的病情,最常見的致病藥物有巴比妥酸鹽類、酚噻嗪類、磺胺類、青霉素、碘化物類、阿司匹林及異體蛋白等。感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病毒、鏈球菌、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等。真菌和原蟲也被認為也是致病因素。殺蟲劑、除草劑及石油產物也與本病有關。此外有內在性的疾病,如冷凍蛋白血癥,高球蛋白血癥、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可引起血管炎。

- 友情鏈接:
- 血管炎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