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火燒瘡)

燒傷的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方法
臨床上一般將燒傷根據不同程度分為Ⅰ度燒傷、淺Ⅱ度燒傷、深Ⅱ度燒傷和Ⅲ度燒傷。不同燒傷程度,治療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中醫治療燒傷運用的是辨證分型治療,輕者一般不需內服湯劑,只局部治療即可,重癥可按以下分型施治。
1、毒熱熾盛型
主證:皮膚水腫,紅斑,水皰,糜爛,高燒,懶言,食欲不振,舌質紅,脈數。
辨證:毒熱熾盛,火毒內攻。
治法:清營涼血解毒。
方藥:清營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水牛角粉10g,生地、玄參、銀花、黃連、丹參、麥冬、黃芩、黃柏、山梔、甘草各15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若熱毒傳心者,加清心開竅之品,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熱邪傳肺者加清肺化痰之品如生石膏、川貝、魚腥草等,若熱毒傳腎,尿少或尿閉者,加車前子、白茅根、豬苓、澤瀉,若腹脹便干可加枳實、厚樸、大黃等。
2、熱盛傷陰型
主證:局部創面潮紅,水腫,水皰及大量滲出,自覺灼痛,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尿少,舌質絳紅,脈數或細數。
辨證:熱盛傷陰,濕毒未盡。
治法:解毒利濕,養阻清熱。
方藥:解毒養陰湯加減。南北沙參各20g,西洋參15g,石斛、玄參、佛手、生黃芪、生地、丹參各12g,公英、麥冬、玉竹、銀花、甘草各10g,生苡仁20g。若脾胄虛弱者宜調理脾胃為主,以參苓白術散加山藥、扁豆、石斛,呃逆噯氣者加制半夏、柿蒂、竹茹。
3、氣血兩虛型
主證:瘡面肉芽組織不鮮,皮肉生長緩慢,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伴低熱,舌質淡紅,脈沉細無力。
辨證:久病耗損,氣血雙虧。
治法:益氣養血,健脾和胃。
方藥:八珍湯。人參20g,白術、茯苓各30g,當歸、白芍、川芎、生地、丹參各15g,紅花、桃仁、生黃芪、甘草各12g。水煎服,每日1劑。若便溏粘臭而頻者,加葛根、白頭翁、廣木香、神曲等,嘔血便血者,加三七、白及、側柏炭、地榆炭、槐花炭。
專家提示:如果燒傷嚴重,需要積極住醫院治療,預防感染和并發癥,避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 友情鏈接:
- 燒傷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