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息肉(胃腸道息肉)

哪些癥狀的出現說明患有胃腸息肉
哪些癥狀的出現說明患有胃腸息肉?胃腸息肉疾病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疾病在早期是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的,但是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劇,如果胃腸息肉患者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的話,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很多人都非常想知道哪些癥狀的出現說明患有胃腸息肉?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個問題來進行一下詳細的介紹,希望下面的文章會幫助到大家。
多數胃腸息肉起病隱匿,臨床上可無任何癥狀。一些較大的胃腸息肉可引起腸道癥狀,主要為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便中帶有黏液或黏液血便、便秘、腹痛及腫物自肛門脫出和貧血等;偶爾還引起腸套疊、腸梗阻等。家族性胃腸息肉病,早期可完全無癥狀,出現癥狀的年齡平均約20歲左右;其臨床表現亦主要是大便帶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時可見大小息肉脫至肛門。此外,胃腸息肉患者還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適,以及疲乏、無力、消瘦等全身癥狀。
胃腸息肉通常無明顯癥狀,多在有并發癥時才會出現臨床表現,如腹部不適、惡心、嘔吐或消化道出血(息肉表面糜爛或潰瘍引起出血)等,發生于幽門部的有蒂息肉可引起間歇性幽門梗阻,體位改變后癥狀可緩解。賁門部息肉可向食管脫垂引起暫時性吞咽困難。胃腸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因而可有相應的癥狀,如上腹不適,反酸,燒心等。目前胃腸息肉是一種行內公認的癌前期病變。許多胃腸道癌是由胃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尤其是腺瘤性結腸息肉,癌變率更高。據統計,約有1-5%的胃鏡受檢者中可發現息肉,其中約80%為炎性增生性息肉,約20%為腺瘤性息肉。前者癌變率低約為0-5%。后者癌變率高一般在25-50%之間,甚有高達66.5%的報告。約有10%以上的腸鏡受檢者中可發現胃腸息肉,胃腸息肉患者結腸癌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發者可高出10倍,而半數以上的結腸癌變是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對于“哪些癥狀的出現說明患有胃腸息肉”的文章已經有所了解了,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出現上述的癥狀的話,就要提高警惕,以免患上胃腸息肉疾病,祝愿每位胃腸息肉患者都可以盡快康復。

- 友情鏈接:
- 胃腸息肉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