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髖臼發育不良)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方法
1歲以內使用帶蹬吊帶法,生后8-9周,發現髖關節有半脫位或脫位,可使用帶蹬吊帶6-9個月。僅限制髖關節的伸展活動,其他活動均不受限。除個別髖關節內有阻礙復位因素外,絕大多數患兒都可達到復位治療,亦不會發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也有用連衣襪套法及外展位襁褓支具法,維持4個月以上。
1、整復方法:全麻下,患兒仰臥位,患側髖、膝關節各屈曲90°,沿大腿長軸方向牽引,同時壓近大轉子部位,使股骨頭納入髖臼內。達到整復后,由于蛙式石膏容易影響股骨頭發育及產生缺血性改變,故目前國內、外小兒外科已不用蛙式石膏而改為“人字位石膏”,即髖關節僅外展80°左右,膝關節微屈,上石膏后允許患兒帶石膏踩地活動。
2、4歲以上:此時脫位程度加重,骨與軟組織的繼發改變也較嚴重,手法整復難以成功,應采用手術治療。行沙爾特(salter)骨盆截骨術。股骨頭頸前傾角大于45°者應加作股骨旋轉截骨術。
3、成人以后:成人可考慮作查理(chiari)骨盆內移截骨術。如果一側髖關節脫位程度較高,經牽扯引未能下移,伴嚴重疼痛,助理影響生活者,可行股骨轉子下堆骨術來改變負重力線,改善癥狀。

- 友情鏈接:
-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