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腮腺炎(蛤蟆瘟)

小兒腮腺炎的病因
小兒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parotitis)與副流感新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屬于副粘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離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者”。病毒直徑約為85~300nm,平均140nm。對物理化學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來蘇、乙醇、0.2%福馬林等可以在2~5min內將其滅活;暴露于紫外線下迅速死亡。
小兒腮腺炎的發(fā)病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染源:早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時間較長,腮腫前6天至腮腫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離出病毒,因此在這兩周內有高度傳染性。感染小兒小兒小兒腮腺炎病毒后,無小兒小兒腮腺炎表現(xiàn),而有其它器官如腦或睪丸等癥狀者,則唾液及尿亦可檢出病毒。在大流行時約30~40%患者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亞臨床感染,是重要傳染源。
2、傳播途徑:本病毒在唾液中通過飛沫傳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傳染)其傳染力較麻疹、水痘為弱。孕婦感染本病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而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流產的發(fā)生率也增加。
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發(fā)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 友情鏈接:
- 小兒腮腺炎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