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消融術(心臟射頻消融術)

射頻消融術對患者的年齡有無要求
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是一種治療心律失常的心外科手術,因其創傷極小或無創傷,在臨床治療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于20年前治療心動過速需要開胸的做法,經導管射頻消融術僅憑微創的優勢就已將傳統手術遙遙甩在身后。既然射頻消融術是微創手術,對患者的年齡和病情是否有要求,如果有的話,要求是什么呢?
首先,患者的病情要符合行導管消融治療的指征,即患有上述快速性心律失常,經醫生診斷需要進行消融的。至于說個體的條件限制,也是因人、因病而異,需個體化處理。
心律失常能不能做射頻消融,第一看疾病是否反復發作,第二看有沒有另外一個基礎疾病會影響患者的預期壽命。如果預期壽命不超過一年,那目前較普遍的共識是不做射頻消融。如果預期壽命還有三五年,那就要做。第三看心律失常給患者造成的危害,比如有的病人室速反復發作,出現低血壓、休克,用藥也沒效,即使冒險,也要采用射頻消融嘗試把室速做掉。即使不能完全消除,也要努力改變室速的發病基礎,降低發作頻率。
以室上速為例,多數病人沒有明確的基礎器質性心臟病,若是有基礎心臟病,只要病人能躺平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即可考慮消融治療。對于這類患者,沒有年齡限制。文獻報道,小到1歲,大到百歲,都有接受射頻消融的。
因房顫本身就是一個老年病,患者多數年齡在七十余歲。在我們所完成的房顫經導管消融手術患者中,最高齡者為91歲,最小者12歲,術后分別隨訪4年和2.5年,發現成功行房顫導管消融,能使患者的生活完全正常。可見,在多數情況下,年齡不是限制消融手術的一個一定條件。
如果是房顫合并其他心臟病,如心衰,就要個體化處理。若患者是先有房顫,再有心衰,做射頻消融的獲益比較大。房顫一旦好了,心衰也能改善。如果患者先有慢性心衰,后來有了房顫,就要結合心衰的程度。II、III級心功能的心衰患者,5年存活率為50%,如果房顫時間不長、左心房不是很大,且發生房顫是心衰加重的一個重要因素,則可以在有經驗的中心、在優化藥物治療的情況下,考慮房顫導管消融治療;如果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已進展到III、IV級,一年存活率為百分之二三十,做射頻消融的意義不大。
溫馨提示:射頻消融術的廣泛應用有其技術優勢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說,它的出現徹底拯救了被心律失常折磨的患者,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適合射頻消融術,患者們在就醫時一定要明確自身病情,廣泛爭取醫生意見后方可采用。

- 友情鏈接:
- 射頻消融術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