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九醫院即南昌市肝病醫院、南昌市傳染病院、南昌大學附屬感染病醫院,創建于1953年,是江西省歷史最悠久的,以... [ 詳細 ]
正確認識脂肪肝
時間:2012-10-28 19:49來源:求醫網
市肝病醫院 萬勇
一.何謂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正常人的肝內總脂肪量,約占肝重的5%,內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膽固醇及膽固醇脂。脂肪量超過5%為輕度脂肪肝,超過10%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為重度脂肪肝。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著我國國民的健康,成為僅次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在某些職業人群中(白領人士、出租車司機、職業經理人、個體業主、政府官員、高級知識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發病率為25%;肥胖人群與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發病率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發病率為58%;在經常失眠、疲勞、不思茶飯、胃腸功能失調的亞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發病率約為60%。近年來我國脂肪肝人群的年齡也不斷下降,青年甚至青少年脂肪肝比例正逐年增加。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多可恢復正常。肥胖、過量飲酒、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脂肪肝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
二.脂肪肝的分類
(一)酒精性脂肪肝,大量飲酒是脂肪肝發病或惡化的主要誘因,飲酒量(酒精含量)和飲酒的持續時間與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有直接關系,而與酒的種類關系不大。如果飲酒的酒精含量>50~120克/天。則脂肪肝的發生率增長5~25倍。若每天飲300克純酒精,7天后就可出現脂肪肝。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
® 肥胖性脂肪肝,調查資料顯示,肥胖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率為43%~90%,我國人群中的肥胖者已超過萬,城市的中小學生超過20 %。值得重視的是,社會上肥胖人數正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脂肪肝的防治不容忽視。
® 營養失調性脂肪肝,營養過剩,尤其是偏食葷菜、甜食的人,常患營養過剩性脂肪肝;反之,人為地節食、長時間的饑餓、神經性厭食以及腸道病變引起的消化不良、熱能供應不足、蛋白質供應低下等因素會引起脂肪動員增加,大量脂肪酸從脂肪組織釋出進入肝臟,使肝內脂肪蓄積而造成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 藥物性脂肪肝,類固醇激素、生長激素、水楊酸制劑、三磷酸腺苷、某些鎮靜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四環素等能遏制肝臟蛋白質的合成,干擾肝內脂質代謝,導致脂肪肝。
® 妊娠性脂肪肝,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時發病,病情嚴重,預后不佳,母嬰死亡率分別達80%與70%。通常由于妊娠激素異常增多,肝脂肪代謝障礙,引起甘油三酯在肝細胞及其他組織迅速堆積而導致。
® 糖尿病性脂肪肝,Ⅱ型糖尿病是引起脂肪肝的獨立因素。研究者對糖尿病患者死后做尸檢時發現,有1/3伴有脂肪肝。
® 中毒性脂肪肝,多為職業環境接觸有毒物質,如磷、氯仿、苯、砷、鉛、銀、汞、二氯乙烷、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導致肝臟功能損害,出現脂肪肝。
® 病毒感染或其他病原體感染性脂肪肝,病毒感染出現肝功能損害后,因治療或后期保養失當,出項大量脂肪在肝內堆積。
® 先天性代謝缺陷性脂肪肝,如肝豆狀核變性、肝淀粉樣變性、糖原貯積病等,多因遺傳基因異常,出現肝內代謝障礙,導致脂肪肝。
三.脂肪肝的臨床表現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多樣,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癥狀,易被忽視。據統計資料顯示,約25 %以上的脂肪肝患者臨床上可以無癥狀。有的僅有疲乏感。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體檢時偶然發現。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惡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肝臟輕度腫大可有觸痛,質地稍韌、邊緣鈍、表面光滑,少數病人可有脾腫大和肝掌。當肝內脂肪沉積過多時,可使肝被膜膨脹、肝韌帶牽拉,而引起右上腹疼痛或壓痛。脂肪囊泡破裂時,脂肪顆粒進入血液也可引起腦、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若肝細胞脂肪堆積壓迫肝竇或小膽管時,門靜脈血流及膽汁排泄受阻,出現門靜脈高壓及膽汁淤積。因急性化學物品中毒、藥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臨床表現多呈急性或亞急性肝壞死的表現,易與病毒性重癥肝炎相混淆。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膚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覺異常等末梢神經炎的改變。少數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腫、電解質紊亂如低鈉、低鉀血癥等。
四.脂肪肝的進展規律
如上圖所示,脂肪肝的自然進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一)單純性脂肪肝:肝臟的病變只表現為肝細胞的脂肪變性。根據肝細胞脂變范圍將脂肪肝分為彌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彌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島。
(二)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細胞脂肪變性基礎上發生的肝細胞炎癥。據統計,長期大量嗜酒,40%左右會出現這種情況,非酒精性脂肪肝如不消除誘因,適當治療也有30%的可能出現肝功能損害。
(三)脂肪性肝纖維化:是指在肝細胞周圍發生了纖維化改變,纖維化的程度與致病因素是否持續存在以及脂肪肝的嚴重程度有關。酒精性肝纖維化可發生在單純性脂肪肝基礎上,而非酒精性則是發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礎上。肝纖維化繼續發展則病變為脂肪性肝硬化。
(四)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漸發展到晚期的結果。近年來,隨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發生率為50%以上,少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會發展成為肝硬化。
五.脂肪肝的治療
到目前為止,西藥尚無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藥物,主要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如控制能量攝入、加強運動鍛煉等,在我國,以中藥長期調理的治療方法受到大多數脂肪肝專家的肯定。
我院脂肪肝門診長期以來采用中醫中藥治療脂肪肝,并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其中我院的專方制劑“荷葉降脂煎”的療效尤為突出,該方由省中醫藥管理局立項并撥專項資金,歷經2年的臨床觀察,顯示該藥能顯著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修復肝損傷,減輕肝纖維化等,從而達到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之目的,充分顯示了中醫藥在治療脂肪肝中的優勢。
長期以來,“荷葉降脂煎”攻關小組總結了很多有成效的處方,從中吸取了大量的經驗,認為脂肪肝的病因病機多責之于過食肥甘厚味,嗜酒無度,勞逸失衡和情志不遂,致使肝失疏泄,肝血瘀滯,脾不運化,水濕內停,痰濁瘀阻,痹阻肝絡,積聚脅下而成。病位在肝與脾、腎相關,證屬本虛標實,本虛多為外邪侵襲,脾胃損傷,脾虛及腎,終至脾胃兩虧;標實則為氣滯、痰濕、血瘀。故疏肝泄濁、健脾補腎為治療大法。荷葉降脂煎正是以此機理組方,確立肝脾腎并治,虛、痰、瘀共除的治法。全方由荷葉、丹參、山楂、草決明、仙靈脾等十余味中藥組成,具有疏肝泄濁、祛瘀溫腎的功效。該方在益腎藥的應用上,突破了以往本病局限于肝脾的傳統治法,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觀念?,F代藥理研究證實,荷葉降脂煎方中主要藥物成分具有調節脂質代謝,降低血清功能酶活性,抗脂質過氧化作用。主通過遏制外源性脂質吸收、遏制內源性脂質合成、促進體內脂質的轉運和排泄、影響體內脂質代謝等多個環節,發揮抗脂肪肝的作用。尤其荷葉為“藥食兩用”植物,資源豐富,減肥降脂作用肯定。荷葉所含豐富的生物堿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顯著降低TC、TG的作用,同時還是一種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劑,可以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力,減少脂質過氧化丙二醛(MDA)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生成,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紅細胞壓積,遏制脂肪沉積,對脂質代謝有明顯調控作用。
此外,我院脂肪肝門診開展了針對脂肪肝的電生理治療,采用的是HD脂肪肝治療儀,如圖:
該療法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科技成果推廣項目,通過對患者特定穴位電脈沖物理治療,利用生物力學原理,改善肝臟的微循環,使入肝、出肝血流增加2-3倍,為肝細胞提供了更多的氧和營養,同時將肝臟中多余的膽汁、炎癥代謝物等清除出肝,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迅速恢復肝功能。增加了肝內脂肪酸代謝所需的氧供,增強了肝臟的脂肪代謝,促進肝臟脂肪的轉運,減少其肝內脂肪的堆積,終止肝細胞變性壞死導致被動性肝維化的啟動環節,發揮抗肝纖維化,阻斷脂肪肝向肝硬化發展。經各大醫院的臨床驗證,具有以下優點:
(一)效高、排脂快:一個療程(30次)肝臟脂肪排凈率達84%(B超顯示),同時血脂肪標復常,是治本方法。
(二)快速緩解脂肪肝引起的多種癥狀,如肝區痛、腹脹、胃腸道癥狀等。
(三)短期內回縮肝、脾腫大。
(四)治肝不傷肝,防止藥物損害肝臟 。
(五)有效減少腹部脂肪,具有減肥功效 。
(六)修復受損的肝細胞膜和細胞器膜,恢復肝功能,阻止肝硬化的發生。
(七)無創傷、安全、無痛苦,使用方便。
六.脂肪肝的認識誤區
誤區1:脂肪肝不是病,看不看無所謂
脂肪肝是與生活行為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應該重視。這是因為:其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現已明確為隱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變,并為肝功能衰竭的少見原因;其二,即使是單純性脂肪肝,肝臟也要比正常肝臟脆弱,較易受到藥物、工業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傷害,從而導致其他類型肝病發生率增高;其三,對于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現可能提示“惡性肥胖”,這種人很容易發生高脂血癥、糖尿病和高血壓,發生冠心病、腦中風的概率也會顯著增加。
誤區2:瘦人不會患上脂肪肝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脂肪肝似乎只是胖人的“專利”,瘦人不會患上脂肪肝,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盡管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誘因之一,但瘦人同樣可以患上脂肪肝。由于長期饑餓、節食或腸道病變所致的營養不良以及蛋白質供應低下或者吸收不良,都能引起人體內的白蛋白合成減少,從而促使脂肪組織的分解和動用,大量脂肪酸從脂肪組織中釋放進入肝臟,最終導致肝內脂肪積蓄,形成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誤區3:脂肪肝根本不可能治愈
事實上,單純性脂肪肝是各種肝毒性損傷的早期表現,如能及時去除病因和控制原發疾病,肝內脂肪沉積在數月內就可完全消退。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戒酒一定有效;多數藥物和工業毒物性脂肪肝,在及時停藥或脫離有毒工作環境后亦可康復;營養不良性脂肪肝在補充熱量和蛋白質后即可好轉;而肥胖性脂肪肝如能有效控制體重和減少腰圍,則肝內脂肪沉積亦可很快消退。但是如果單純性脂肪肝已發展為脂肪性肝炎,則病變完全康復常需半年乃至數年以上時間,少數患者即使去除病因仍可進展為不可逆轉的肝硬化。
誤區4:治療脂肪肝主要依靠保肝藥物
至今,國內外尚未發現治療脂肪肝的靈丹妙藥,而防治肥胖性脂肪肝這類現代都市病,通過節食、鍛煉等措施減肥比保肝藥物治療更為重要,尤其是單純性肥胖性脂肪肝。對于伴有轉氨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減肥則是確保保肝藥物起效的重要前提條件。在脂肪肝的綜合治療中,保肝藥物僅僅是一種輔助治療措施,主要用于伴有轉氨酶升高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是一個短期的強化行為。而需要病人長期高度重視和調整的,是病人的飲食、運動和不良行為的修正。這些非藥物治療措施需要貫徹終身,否則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會復發。
誤區5:有了脂肪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藥物
一些人認為,患了脂肪肝就一定是高血脂,就要吃降血脂的藥。其實這種看法也有失偏頗。盡管高脂血癥與脂肪肝關系密切,但兩者之間通常并非因果關系,至今國內外尚無降血脂藥物能夠有效減少肝臟脂肪沉積的正規臨床試驗結果。目前認為,脂肪肝假如不伴有高脂血癥,那么就不要用降血脂藥物。有脂肪肝又有高脂血癥,需根據高脂血癥的原因、程度以及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由醫生酌情決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藥物。
誤區6: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不能多活動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性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與飲食結構西化和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關系密切,而在節制飲食的同時,每周堅持150分鐘以上中等量的有氧運動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因此,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的患者非但不要加強休息,反而需要增加鍛煉。脂肪肝患者較好的鍛煉是大步快走,每次至少數公里,每周5次以上。
誤區7:少吃油只吃素就不會得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不在于吃葷吃素,而在于吃多吃少。由于喝酒也是引發脂肪肝的誘因之一,長期飲酒者即使只吃素食也很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事實上,不僅動物脂肪(肥肉)和植物油會轉化成體內脂肪,碳水化合物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轉化為脂肪。因此,飲食的合理搭配以及能量攝入的控制才是預防脂肪肝的較好方法。
誤區8:水果多多益善
新鮮水果富含水分、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經常食用無疑有益于健康。然而,水果也并非越多越好。因為水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類,長期過多進食可導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誘發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和脂肪肝患者不宜過多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