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西安國醫血液病防治中心 > > 多發性骨髓瘤診斷與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診斷與治療
時間:2013-01-03 15:11來源:求醫網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生性疾病。主要侵犯骨髓,產生溶骨性病變。臨床以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出血傾向、腎功能損害、反復感染和免疫球蛋白異常為特征。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年齡為4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屬于中醫“虛勞”范疇。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有哪些呢?
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表現和診斷
骨關節、腰背疼痛、病理性骨折、截癱等,貧血、出血傾向,反復感染,顱骨、胸肋骨的骨瘤形成,隨病程進展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癥狀。
1.有典型的臨床表現。
2.血清蛋白電泳:丁或日球蛋白顯著增高,或p及7球蛋白之間出現呈單株峰型M球蛋白。
3.免疫電泳:增高的M球蛋白經免疫電泳分析,大多為。IgG(約占50%-60%)、IgA(約占20%-25%),其他為IgD、輕鏈,極少數為IgE.
4.尿本周氏蛋白:約60%-70%的病例可陽性。
5.x線骨骼檢查:受累骨骼示圓形穿鑿樣缺損,以顱骨為典型。也可見彌漫性骨質疏松及脫鈣。
6.骨髓象:骨髓瘤細胞占有核細胞的10%以上。因骨髓內病灶分布不均,故一次陰性不能排除本病。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化療。以烷化劑為優選藥物。常用方案MP(馬法蘭0.25rog/
kg、強的松2mg/kg,各1-4天口服,每4-6周重復);BP(卡氮芥0.5mg/Lg,口服第1天給藥,強的松2mg/kg,1-7天,每6周重復。
(2)干擾素。重組卜干擾素與化療聯合可提高緩解串和延長生存期。
2.中醫藥治療
(1)脾腎陰虛:倦怠乏力,納呆腹脹,心悸失眠,便溏,耳嗚耳聾,潮熱盜汗,腰膝關節疼痛,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治法:補脾滋腎。
方藥:黨參、黃芪各、白術各20克,陳皮、熟地、枸杞子、山萸肉、菟絲子、龜板膠、阿膠、當歸、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
中成藥:人參歸脾丸、左歸丸、五于補腎丸等。
(2)脾腎陽虛:畏寒肢冷,神疲嗜睡,倦怠乏力,納呆腹脹,失眠心悸,腹中冷痛,大便溏泄或五更泄瀉,腰膝冷痛,舌淡暗體胖大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黨參、黃芪各20克,炙附于6克,仙茅、仙靈脾、山萸肉、菟絲于、枸杞子、鹿角膠、龜板膠、阿膠、補骨脂、當歸、白芍各10克。
中成藥:右歸丸、十全大補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