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蘭屯市中蒙醫院位于扎蘭屯市中央街北路,始建于五十年代,1983年正式命名為中蒙醫院,經過20余年的發展,已成為當地一所技術力量雄厚,科室齊全... [ 詳細 ]
家庭藥箱常備藥品知識
時間:2012-11-12 16:32來源:求醫網
現在,一般人都愿意“大病上醫院,小病自己治”。因此,家庭藥箱已成為居家必備,尤其是有老人和兒童的家庭。怎樣使藥箱發揮更好作用,相關醫學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家庭藥箱的藥品選購
小藥箱中應有防治常見病的口服藥,特別是家中如有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應備齊其平時必服藥品。盡管家中尚未發現冠心病人,但只要有老人就應該備有抗心絞痛的藥物,以防萬一。常用藥還包括治療感冒、發燒、腹瀉、牙痛的藥物。此外,還須有一些外用藥,如眼藥膏、傷濕止痛膏以及處理小的外傷的用品。
藥箱應根據家庭成員的年齡、健康狀況、季節來配備:春天備些抗過敏藥,夏季備些中暑及防蚊蟲叮咬藥,秋天備些止瀉藥,冬季備些防治感冒、哮喘、胃病的藥品。藥箱中還應該有一些常用的小器械,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等。
在選用藥品時,應選價格適中、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普通人容易掌握、方便服用的藥品。
以前有病用剩下的一些藥品,一定要貼上標簽注明有效期。
到藥店買新藥,要注意藥店資質,保存好購藥單據(這是消費者與藥店交易、保護自己的惟一憑證)。
區分非處方藥與處方藥
處方藥:指須憑執業醫師的處方才能購買、調配和使用的藥品。如注射劑、抗生素、降壓藥、降血糖藥、降血脂藥、抗癲癇藥等。
非處方藥:指不需要憑執業醫師的處方就可以購買的藥品,如助消化藥、感冒藥、維生素類、調經藥、五官科用藥、皮膚科用藥等。非處方藥的藥品說明書和標簽上都印有一個橢圓形標志,上有OTC三個大寫英文字母的圖案,意指在柜臺上可以買到的藥,多用于小病的自我治療。
目前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實行了藥品分類管理,即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我國現有大小不等的藥店20萬家,有各類藥物1.5萬種。截至去年10月,非處方藥已達余種。但要注意,即使是非處方藥也有不良反應,使用時同樣要謹慎。
家庭藥箱的藥品保存
選好藥箱較好是藥店出售的小藥箱,或自制木箱,家里小柜櫥、抽屜也可以。
分門別類將內服藥與外用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藥品與保健品分開放置。
注明標簽標注藥名、規格、數量、有效期、失效期、適應癥、用法用量、禁忌癥、不良反應、注意事項。
儲存條件一般放在干燥、陰涼、避光的地方,個別應放冰箱里(如眼藥水)。
固定地點放在方便拿取、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建議不要上鎖。
特殊歸檔慢性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癲癇等)患者日常用的藥,可根據醫囑設檔單放。
定期清查凡是過了有效期、變了質、標簽脫落的藥品,要堅決清除并及時更新。
保留說明書藥品是特殊商品,使用得當可防治疾病,使用不當會危害健康。用前一定要與說明書對照一下。
學會閱讀藥品說明書藥品說明書是鑒別藥物真偽和正確用藥的依據,其完整項目舉例說明,如默克藥廠的康克(共22 項):藥品名稱(通用、商品、英文、漢語拼音、主要成分、分子式、分子量)、性狀、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適應癥、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癥、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兒童用藥、老年患者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物過量、規格、儲藏、包裝、有效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分包裝批準文號、生產企業、分裝企業。
要特別留心的事情
藥名的一字之差地巴唑是降壓藥,他巴唑是抗甲亢藥。可拉明是中樞興奮藥,阿拉明是抗休克藥。
清楚區分中西藥的不同西藥“藥理作用、適應癥”,而中藥多為“功能與主治”。
仔細分辨說明書上的用語如“慎用”指可以使用,但需注意不良反應。“忌用”指不宜使用,應盡量避免。“禁用”指禁止使用,如青霉素皮試陽性,一定禁用。
注意用法用量不要混淆每次兩片與兩毫克的區別,如有人將20毫克/日誤服20片/日而中毒死亡。
搞明白再用對自己不熟悉、不良反應多的藥品,使用前尤其要仔細閱讀說明書,看不明白的要及時咨詢醫師。
有時需要閱讀英文說明書因為中文說明書常有刪減原版“不良反應”內容,隱瞞一些風險。
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
姿勢口服藥時宜取站位,躺著服藥,會使藥片在胃和食管內溶解,療效下降,對食管有害。滴眼藥水應取半躺位,點1~2滴后,輕閉雙眼5分鐘,使藥物充分吸收。不要捏鼻子喂藥,否則易使藥物嗆入氣管或支氣管,輕則咳嗽,重則發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溫水送下不要干吞藥片,這樣易使藥物黏附食管壁,使黏膜損傷,導致炎癥或出血。服藥時飲水量應有200毫升,服藥后不宜立即臥床,以免引起藥物性食管潰瘍。
不宜用酒類送藥,因酒中的乙醇與多種藥物相互反應,升高毒性反應。
不用飲料送藥果汁因含酸性物質可使藥物提前分解或糖衣融化,不利吸收,相互作用使藥效下降,尤其是抗感冒藥。不用茶水或牛奶服藥,茶葉中含咖啡因、茶堿、鞣酸等,牛奶中含蛋白質、脂肪酸,可使藥品周圍形成薄膜包裹降低吸收,牛奶中的鈣磷酸鹽與藥物反應形成難溶性物質沉淀。
藥中不要加糖尤其是紅糖中藥中的蛋白質、鞣酸等可與紅糖中的鐵、鈣反應使藥效下降。
是否與食物同服要按醫囑因為食物可以增加或減少某種藥物的吸收。
是否能同服多藥要按醫囑慢性病患者往往同服數種藥物,但有些藥會出現相互影響。
不要將藥掰開糖衣片、腸溶片、緩釋片、控釋片不能掰開服用,膠囊拆散服用則失去了保護功能,味苦、刺激性藥物可致惡心嘔吐或被胃酸溶解藥效下降。
舌下含服有些藥需舌下含服,此時應將藥品放在齒頰之間或舌下,不要吞咽,不要飲水,要任其自然溶解。
服藥時間服藥時間依藥物特性和治療目的,如助消化藥多酶片等,飯前服用,以增強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止瀉和保護胃黏膜藥品如思密達,飯前空腹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品如羅紅霉素,餐后服用。催眠藥要在睡前服用。防暈藥要在乘車前服用。
給藥間隔根據藥物半衰期給藥,半衰期長,每日1次,半衰期短,每日3次。如果每日兩次建議早8時、晚8時給藥,比較科學。當然也要根據臨床和個體需要。
兒童用藥劑量應準確,液體要用刻度注射器,片劑分割要用切割器,不宜強制性灌藥,濺撒嘔吐的藥量要補充。不宜在兒童哭鬧時服藥,以免藥液誤入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