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護理小兒腦癱
時間:2012-05-04 10:26來源:求醫網
《現代醫生》報道指出,小兒腦癱又稱小兒腦性癱瘓,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腦癱是指從母親懷孕、生產時到患兒出生后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和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癥。據了解,腦癱兒如在出生3個月內就被發現并接受正規治療,治愈率可高達98%,因此家長要重視孩子早期的一些癥狀。
專家分析小兒腦癱的表現
1、腦癱嬰兒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比同齡正常兒童差。如: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易驚、角弓反張,少動或過多地亂動;喂奶時出現吸吮無力、吞咽困難或經常嗆、噎、吐奶;嬰兒的嘴不能很好閉合,哭聲微弱或發出陣陣尖叫;2—3個月時,不會笑、抬頭;持續哭鬧,手指緊握,不會張開;4—5個月還不會翻身;8個月還不會坐,甚至不會抓、握,也不會把手放到嘴邊。另外,智力發育也落后于同齡正常兒童。
2、異常的動作或姿勢。如:流口水、顫抖;在學站時,兩腿并攏,雙腳總是腳尖著地,有時甚至出現交叉,呈剪刀型;肢體運動不協調,不對稱,頭不能保持正立位置等,這些都是腦癱兒童常見的異常動作或姿勢。
如何護理小兒腦癱
1、心理護理:腦性癱瘓病程長,見效慢,患兒家屬易出現焦慮、憂愁,甚至有想放棄治療的心理。積極有效地心理疏導可使其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耐心講解腦癱是可以通過物理治療,康復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適當的措施而達到康復目的。
2、衛生宣教:指導家屬注意對患兒的保暖,衣服應柔軟舒適。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大小便后清洗會陰部,防止濕疹,適當戶外活動。
3、加強基礎護理:保持病房安靜清潔,定時開窗通風,定期進行空氣、地面消毒,晨間護理徹底細心,定時巡視病房,尤其夜間后加強巡視,防止小兒墜床、燙傷、自傷、他傷等其它意外事故發生。
4、營養合理:提倡母乳喂養,尤其是早產兒及小于胎齡兒。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幼兒補充各種輔食,包括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蛋白質。
5、健康教育:指導家屬防止患兒的異常姿勢,并教患兒練習應該完成而沒有完成的動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單膝跪立等。定期接種各種疫苗。
6、小兒腦癱患兒的用藥指導:嬰幼兒服藥多選用沖劑。片劑可搗碎后加糖水吞服,喂藥時將小兒抱起或頭略抬高,防止嗆咳。能自行服藥的患兒,給其講解服藥的作用和目的,并鼓勵患兒自行服藥。靜脈輸液根據年齡、病情、藥物調整輸液速度。
溫馨提示:多年尋醫求一治,康復之路就從這里開始!臨床觀察到,凡病程短、年齡小、治療腦癱時間越早,那么效果越好,這就說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療小兒腦癱的首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