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國內解放軍第264醫院 > > 子宮內膜息肉讓寶寶留不住
子宮內膜息肉讓寶寶留不住
時間:2012-04-05 15:17來源:求醫網
子宮內膜息肉是指局部的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以伴隨的血管過度生長,突入到子宮腔內,是婦科常見的一種宮腔內良性病變。它可以生長在子宮腔內的任何部位,可以單個生長,也可以多個彌漫在整個子宮里面。小的內膜息肉僅為0.2-0.3厘米,大的為2-3厘米或更大,形狀可為卵圓形、三角形或不規則狀,多數息肉根部有蒂。
子宮內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與炎癥、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患有子宮內膜息肉的患者可以出現以下表現:月經紊亂、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出血量時多時少、淋漓不凈。大型內膜息肉或突入宮頸管內的息肉,容易發生感染、壞死,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及出現帶有惡臭的血性分泌物。而僅有單個、較小的內膜息肉的患者則往往沒有癥狀。由于子宮內膜息肉缺乏典型的癥狀,臨床上往往難以發現。
子宮內膜息肉對孕育的影響不僅在于阻礙精子和卵子的結合,還可能干擾受精卵著床和發育。如果內膜息肉合并感染。更會改變宮腔內的環境,不利于精子存活和受精卵著床。如果受孕,早期由于胎盤供血不良而易發生流產,晚期可由于占位性病變引起流產。
子宮內膜息內的診斷過去多以子宮輸卵管造影、B超和診斷性刮宮為主,但是造影時注入造影利過多又可掩蓋息肉,也容易與子宮黏膜下肌瘤、宮腔內的氣泡等相混淆;B超檢查受月經周期的影響,對過小的息內會漏診;診斷性刮宮可能存在漏刮,或有時將組織刮碎不能明確診斷,故子宮輸卵管造影、B超和診斷性刮宮診斷子宮內膜息內均有局限性。大多數子宮內膜息肉體積很小,即使使用上述傳統方法多次檢查,也難以發現。醫生往往作出“子宮正常”的誤診。從而延誤治療。
現在,醫院更多地采用官腔鏡來進行診斷。宮腔鏡可以在直視下觀察官腔,直觀清晰,在排除子宮內膜癌等官腔內惡性病變后,單發的、小的內膜息內就可在官腔鏡直視下直接摘除,而對于多發病灶、年輕、有生育要求的病人可以在官腔鏡下作全面的刮宮,這樣能避免漏刮。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來說,既可以徹底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又可以保持子宮的完整,性。專家提醒,宮腔鏡診治內膜息內宜在月經干凈后一個星期內進行,因為這時子宮內膜比較薄,出血少而且不容易掩蓋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