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肺癌患者在我們身邊經常看到。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惡性腫瘤,它的死亡率很高。肺癌在發病的時候,早期癥狀不是很明顯,因此,大家常常耽誤了肺癌的較好的治療時間。人們在對肺癌的認識上存在著很多的誤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誤區一:病灶小就是早期肺癌
很多患者在做初步檢查時,以為病灶小就是早期肺癌。其實,有些肺癌是較為容易發生轉移的,比如小細胞肺癌、腺細胞肺癌等等,癌細胞易轉移到頭、肝臟、骨頭等多個部位,病灶雖然很小,卻發生大量轉移,這已經是中晚期肺癌,稱之為小病灶,大轉移,非常危險。相比之下,鱗狀細胞癌轉移性便差一些。因此不能以病灶大小判斷肺癌分期。
誤區二:手術無用
肺癌患者,最為懼怕的就是開胸手術,有時寧可選擇化療,而放棄手術,甚至輕易相信“手術無用論”,錯過了較好的手術時機。對于早期肺癌,胸外科手術是一個公認的較好措施,5年生存率可達到70%左右。若放棄手術,5年生存率可能只有5%~10%。現在很多所謂的刀,其實是放療。比如射波刀,γ刀,陀螺刀。是晚期腫瘤或不能耐受手術的早期患者治療的一種手段,絕不是他們可以替代手術。
誤區三:決不能向患者透露病情?
肺癌只要治療得當,病人獲得長期生存甚至治愈都是可能的。專家建議,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的前提下,向患者開誠布公地交代病情并告知肺癌可治,絕大多數患者在短暫的慌亂后,能很快平靜下來并積極面對,推動治療向好的方向發展。而那些被瞞著的病人,醫患之間難以建立信任,病人要么不配合治療,要么胡亂猜測自己的病情,心理問題嚴重,最終對治療不利。
誤區四:是不是一定要化療?
其實,化療是肺癌綜合治療手段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晚期肺癌循 證醫學已經證明優于較好的支持治療。效果如何要看怎么用。化療手段的優化,應以全面的診斷為基礎。有的病人發現得早,可以優選手術,而根本不需要化療;有 的病人需要先化療,創造手術機會;有的病人手術后為了鞏固療效,再追加化療。患者的具體情況不一,化療的應用和具體實施方案也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