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很多女性都有過痛經的經歷,這給女性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嚴重影響女性的是工作,生活和學習,對于痛經,我們應該及時的接受治療,以免因為治療延誤給自己的身體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p><p>痛經(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腫瘤等。</p><p>痛經讓很多女生受盡折磨,但是又不愿意去看醫生,因為女性在月經期間也不能吃藥,所以,只能通過一些食物或者是中成藥來慢慢的調理,但是不同的痛經要用不同的藥進行調理才會有效果的。常用的治療痛經的中成藥分別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p><p>1.氣滯型:經期腹痛,疼痛走竄不定,伴有乳房胸肋脹痛、月經提前或錯后、煩躁易怒、飲食減少,應當采用舒肝解郁、行氣通經的療法,常用七制香附丸、當歸丸、加味逍遙散、婦科通經丸等中成藥治療。</p><p>2.寒濕型:經前或經期腹部疼痛發冷,月經量少,顏色暗紅或色黑,經期常錯后,并有怕冷、手足冰涼、腰酸等癥狀。應當采用溫經止痛的治法,常用經期腹痛丸、艾附暖宮丸治療;月經錯后且夾有血塊者,也可使用調經活血片、調經化淤丸,既可溫經散寒,又能行氣活血。</p><p>臨床上功能性痛經、膜樣痛經多屬于以上兩種證型。</p><p>3.血淤型:行經腹痛,月經量少,夾有血塊,疼痛劇烈且逐漸加重,大多經期不準,應當采用活血化淤的治法,常用當歸丸、痛經丸、益母丸、少腹逐淤丸、婦科調經片等中成藥治療。若出血量多者不宜選用益母丸。</p><p>臨床上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病、盆腔炎癥多屬于此種類型。</p><p>4.氣血不足型:月經不準,經期腹痛,疼痛可遷延至月經干凈后數日,月經量少色淡,并有氣短乏力、面色蒼白等癥狀。應當采用雙補氣血的治法,常用八珍益母丸、八寶坤順丸、五子衍宗丸等中成藥治療。</p><p>中藥治療痛經,并沒有太多禁忌,只需要注意三方面問題。首先就是要看醫生,分清致病原因,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其次建議是在經期前治療,中藥重在調理,不能等到疼了才吃藥。最后,中醫講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只有堅持用藥才能取得穩定的標本兼治的效果。</p><p>現在我們對痛經的治療有了詳細的了解,痛經也是一種疾病,對于這種疾病我們應該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治療,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