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壞死是*骨骼骨組織發生壞死的一種病變,多發生在各個關節處。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疾病在某些情況的影響下,可引發骨壞死。
股骨頭壞死最先出現的自覺癥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或膝部。早期 疼痛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緩解或減輕。但也有呈持續性疼痛的,不管是勞累還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漸加重。
此時在X線上雖然沒有明顯的形態異常改變,但是髖關節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側髖關節外展、旋轉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到了晚期,股骨頭塌陷、碎裂、變形,有的可造成髖關節*位,此時的疼痛與髖關節活動、負重有 直接關系。活動時關節內因骨性摩擦而疼痛,靜止時頭臼之間不發生摩擦,疼也就不明顯了。所以說,行走、活動疼痛加重,動則即痛,靜則痛止或減輕。
例如風濕、類風濕等疾病。類風濕又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免疫性炎癥疾病,多因內分泌、新陳代謝、營養吸收、氣候環境、細菌和病毒感染等因素影響所致。癥狀多為反復發作、對稱性、多發性小關節炎,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類風濕引發骨壞死大致有兩種情況:根據類風濕的發病位置和病理,發病后主要侵犯關節的滑膜,滑膜發生病變,使軟骨或軟骨下營養攝取、血運等方面受影響,從而繼發軟骨和軟骨下壞死,最終造成骨壞死;類風濕患者發生骨壞死幾率較高原因則是因為服用了激素類藥物來治療類風濕,治療類風濕的藥物多為皮質類固醇藥物,它是激素的一種,大量或長期使用激素,可導致血脂升高,脂肪沉積和變性,細胞代謝功能紊亂,尤其是增多的脂肪細胞將壓迫骨細胞使股骨頭內酯栓出現,堵塞血管發生壞死,或引發骨質疏松,使關節處出現細微骨折,最終發生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