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
疾病治療
1、藥物治療 :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 (1)細胞毒藥物 此類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遏制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2)腎上腺皮質激素 本類藥物是強的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后,但不能治療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3)非甾類抗炎藥 此類藥物的作用,主要為解熱,消炎和鎮痛,而達到減輕炎癥反應和目的。最早為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至今仍為治療急性風濕熱及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藥物。后來生產出各種水楊酸類藥物,常用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羅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種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及不良反應各不相同,主要對胃腸,腎,肝和血液系統,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劑量,用法,副作用等。 以上各種藥物對人體重要的臟器(肝,腎,膀胱,肺,胃腸,生殖腺)和組織(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應注意適應癥的選擇。 (4) 其它 其它治療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由于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治里者,或驅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靈,藥亦隨病加減,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風濕關節炎可以外貼 附桂膏,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并通過藥物的歸經作用而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滲透于表皮,刺激神經末梢,促進局部血液微循環,扶正固本、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風濕疾病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營養,起到修復骨病組織的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目的。傳統膏藥代表方劑有:素元黑膏、附和黑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