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性焦慮癥是兒童階段多發疾病,尤其是6歲以前的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可能因為上學等原因第一次與父母分離,如果家長沒有在這些改變發生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及自理的能力,孩子很可能就會患上分離性焦慮癥。具體而言,分離性焦慮癥的產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1.父母焦慮遺傳:研究發現,父母患有焦慮癥,孩子焦慮癥發生幾率明顯高。
2.對父母過于依戀:患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平時一直與父母在一起,特別是媽媽。媽媽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照顧也會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感強的毛病。一旦與媽媽突然分離,分離焦慮避免不了。
3.環境突變的影響:環境的變化給他們帶來諸多的不安和緊張,在學校得不到宣泄,回家后才把滿腹的緊張情緒盡情宣泄出來。
4.畏懼綜合征:這是孩子社交能力差的表現。膽子小的孩子依賴性強,不會和身邊的孩子交朋友,適應能力較差。他們會把陌生的地方看成“狼外婆”的家,充滿恐懼。
分離性焦慮癥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在成年后還留有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