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腫瘤醫院(淮安市楚州醫院)始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1946年經組合定名為淮安縣人民醫院。1987年因撤縣建市,醫... [ 詳細 ]
一個病員陪護人筆下的王煜如
時間:2012-10-23 11:25來源:求醫網
王煜如是楚州醫院的一名內科醫師,現在已經退休,仍在楚州醫院南門門診繼續奉獻余熱。王醫師臨床經驗豐富,除了重大的疑難病癥需要做化驗等物理檢查外,一般的病癥,他只要一看、一聽、一摸就能確診病情,然后對癥用藥。我的妻子長期患有冠心病,放過支架。最近突然感到胸部劇烈疼痛,我非常緊張,以為是心絞痛劇性發作,王醫師仔細檢查一番,肯定地說:“這不是心絞痛,是胸膜炎和肺炎。”前后掛了六天水病就治好了,我們心里既感激又佩服。
妻子掛水的第一天,剛好有一位九十二歲的老奶奶找王醫師看病拿藥。知情人就談起了老奶奶的故事。原來這位老奶奶不久前曾得了重病。在一家醫院醫治無效,某醫生回絕了說:“沒有希望了,回家準備后事吧!”老奶奶被接回家去了。她的兒孫們一邊哭泣,一邊燒了一大堆燒紙。旁邊有人提醒:“你們不能再找楚州醫院南門門診的王先生看看嗎?”他家里人抱著最后一線希望,把只剩最后一口氣的奶奶抬到王醫師處,經王醫師精心治療,老奶奶竟奇跡般的生還了,現在這位老奶奶身體非常健康,每天還能看“三將牌”。
妻子掛水的第二天和第五天,我兩次看見原淮安縣的一位老縣長在家人的攙扶下,前來找王醫師看病,他滿口地對熟人說:“王先生人好心好醫術高,他看病我放心。”當時有人說:“有好多老干部都特意從老遠的西門、北門趕來南門外找王先生看病。”我想這是一種信任,是長期在看病過程中積累下來的不可多得的信任。
過去聽人說,王醫師不想做官,他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生。我想:他可能想到做領導干部以后,不能再為病人看病,所以就謝絕領導的好意,默默無聞的做一名醫生,終生為更多的病人看更多的病。這是一種什么精神?是別人能做而不愿意做的高貴的職業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我寫下這些文字,以示對王醫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