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始建于1958年,1969年與大連醫學院南遷遵義。1987年回遷復建,1991年獨立辦院。目前開放床位1450張,年門...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 醫院動態 > 網上“淘方”成時髦 要當心偏方致病
出停診公告更多>
喻書徹 長期停診
李巍長 期停診
楊笑宏 長期停診
林萍 出國進修停診
趙琪 因出國進修長期停診
王逸菲 長期停診
姜曉晶 外出長期停診
唐慧君 病休長期停診
平曉月 因工作需要長期停診
孫衛兵 出國進修長期停診
陳犧光 因工作長期停診
趙海東 出國進修長期停診
徐英夫 長期停診
范蓉 因工作原因停診
鞏振倫 因身體原因長期停診
朱衍慶 長期停診
李向東 援外長期停診
陳竹名 長期停診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網上“淘方”成時髦 要當心偏方致病
時間:2012-10-26 19:04來源:求醫網
本報大連訊(記者張 恒)半個月前,26歲的大連市民李先生得了中耳炎,自己上網診斷病情后按網上偏方處置,卻引起了面癱,不得不到大醫院進行面部功能恢復訓練。
原來,李先生是一位“自診族”,身上有些不適不去醫院診治,而是自己在網上搜索偏方來解決。不過,這次耳朵疼,卻因為上網搜索自診偏方而失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最近,大連各大醫院里連續接診了多例自診病情、亂尋偏方引起急癥的患者,偏方致病也引起了大連各大醫院中西醫專家們的警惕。
據李先生講述,今年7月末,他和幾位同事一起去海邊游泳消暑。上岸后發現耳朵里進水了,當時自己用棉簽蘸了蘸,第二天耳朵隱隱疼痛,開始他也沒太在意,幾天后,疼痛感更明顯了。按照平時的慣例,他上網尋找到一個偏方:把蜈蚣、蝎子磨成粉,然后用紙管吹進耳朵里,可起到消炎、止膿的作用。沒想到,這個方子用了3次,他就感到耳內發脹,并有膿液滲出。一天早上起床后,他發現刷牙的時候不斷流口水,一側面部失去知覺,這才趕緊到醫院就診。
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檢查后,醫生發現,李先生患上了化膿性中耳炎,因為炎癥擴散影響周圍神經導致面癱。而他使用的這些粉狀“藥物”,堵塞了鼓膜的穿孔處,加重了膿液對內耳的刺激,使炎癥向周圍擴散。該科主任崔萬明介紹,門診經常會遇到一些患者亂用偏方治療耳病,有的用香油滴入耳道化耵聹,有的自己配藥粉吹進耳道治中耳炎。其實,僅中耳炎就有多種類型,不對癥治療,擅自用一些藥物甚至毒副作用很強的藥粉,很容易加重感染,不但可能造成顱外并發癥,如耳后骨膜下膿腫、迷路炎和周圍性面癱等,還可能引起顱內并發癥,如腦膜炎等,這些并發癥可使患者有生命危險。
據記者了解,尋方自診大軍讓大連各大醫院門診里的專家感到非常頭疼和費解。記者采訪中得知,32歲的肇女士聽說新鮮檸檬含有大量維生素C,可以治療曬傷還能美白祛斑,便自己用檸檬片敷臉,一個星期后,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皮膚反而又紅又腫、奇癢無比。她來到醫院檢查,被告知因亂用檸檬敷臉而患上皮炎。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主任涂彩霞告訴記者:“門診經常會遇到皮膚病患者提到過用偏方,有不少人還因為用偏方引起中毒,很多治療皮膚病的偏方里都含有水銀等藥材,使用不當很容易出現危險。”涂彩霞主任說,很多患者提到,自己有病就去網上搜索,看到相似病癥,就趕快把網上的治療方法用在自己身上,特別是一些牛皮癬和濕疹患者,因為這類皮膚病容易反復,需要長時間的系統治療,不少患者等不及漫長的治療過程,病急亂投醫,不經過醫生診斷就去自診尋方,給后期治療帶來很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