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醫院南湖院區位于沈陽市和平區三好街,滑翔院區位于沈陽市鐵西區...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國內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 醫院動態 > 國內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出停診公告更多>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
兒科:王策
婦科:焦伊勝
婦科:王永來
泌尿外科:費翔
神經內科:張威
疼痛科:丁遠遠
小兒神經內科:趙亞娟
小兒消化科:毛志芹
心血管內科:耿寧
心血管內科:史瑾
2015年07月03日停診信息
兒科:王策
肝膽外科:徐鋒
關節、運動醫學:傅永慧
呼吸內科:付海香
脊柱、關節骨科:賈長青
神經外科:李少一
外科:邵華
外科:孫達欣
腫瘤科:張曉曄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國內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時間:2012-11-02 13:13來源:求醫網
10月16日,教育部發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給學前兒童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領域的成長設定了一個階梯狀的標準。
這些標準沈陽的孩子們能達到多少呢?昨日,記者來到渾南新區第二小學實驗幼兒園,選擇十項家長感興趣的標準,對90余名3~6歲的兒童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大多數標準對他們來說很難,僅系鞋帶一項要求就難倒了所有的寶寶。
身體素質
【測試一】身高體重
標準:身高和體重適宜
5~6歲男孩身高:106.1~125.8厘米體重:15.9~27.1公斤5~6歲女孩身高:104.9~125.4厘米體重:15.3~27.8公斤
結果:兩成兒童體重超標
30名5~6歲的兒童參與本項測量。結果顯示,一名男孩身高沒到104.9厘米,4名男孩身高超過125.8厘米,4名男孩體重超標;此外,兩名女孩的體重也超過了標準范圍。
建議:少吃煎炸、燒烤食物
國內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發育兒科副主任趙亞茹表示,因為營養過剩,現在小胖墩越多了起來。家長應盡量給孩子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樣化的食物。烹調方式要科學,盡量少煎炸、燒烤、腌制。
【測試二】運動能力
標準:3歲能單腿跳2米左右
3~4歲,能單腿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能快跑15米左右
4~5歲,能單腿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能快跑20米左右
5~6歲,能單腿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能快跑25米左右
結果:3歲兒童運動不足
約30名3~6歲的兒童參與了測試,其中3~4歲的兒童僅個別人完成了單腿跳兩米和快跑15米;4~5歲的兒童多數都能完成單腿跳和快跑;5~6歲的兒童基本上都能達到標準。
建議:鼓勵多走路少坐車
沈陽教育專家張福建表示,隨著經濟條件轉好,很多家庭都有車,孩子出門很少走路,運動能力也就隨之下降。建議幼兒園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身體活動,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勵幼兒堅持下來,不怕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走路、少坐車、自己上下樓梯和背包。
自理能力
【測試三】獨立穿衣
標準:4~5歲會自己扣鈕扣
3~4歲,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4~5歲,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鈕扣5~6歲,能知道根據冷熱增減衣服
結果:穿衣服快扣鈕扣慢
大課間開始前,大、中、小班的兒童,共約90名,要在大課間開始前自己穿好衣服。3~4歲的兒童基本上都是家長給穿的衣服,玩具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放回原處;4~5歲的兒童,都能在衣柜處找到自己的外套,半數孩子能在短時間內穿上,但多數都不扣鈕扣;5~6歲的孩子穿衣服很快,多數兒童都知道扣上鈕扣,但是兩個孩子把鈕扣扣串了。
【測試四】系鞋帶
標準:5~6歲會自己系鞋帶結果:沒有孩子會系鞋帶
大班30余名兒童,只有六七人舉手說會系鞋帶。記者請出說自己會系鞋帶的兒童比賽系鞋帶,口令一下,參與比賽的兒童都像模像樣地解開了鞋帶,但是等到真正開始系鞋帶的時候就都蒙了。兩根繩子在手中繞來繞去,一分鐘過去了,也沒有一個小朋友系上第一個“活扣”。一個男孩還把原本的蝴蝶結式的“活扣”徹底系成了“死扣”。3分鐘過去了,參與比賽的小朋友沒有一個成功地完成系鞋帶的任務。
建議: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張福建認為,家長應該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
安全意識
【測試五】說出家長電話
標準:3~4歲走失能告訴警察電話結果:僅一個小朋友知道
小班20余名小朋友參與了測試,這些兒童今年9月剛剛入學,當被問到是否知道家長的電話號碼的時候,大家都沉默了,只有一位小朋友說出了爸爸的電話。
【測試六】知道求助方式
標準:4歲起會簡單求助
3~4歲,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4~5歲,知道在公共場合不遠離成人的視線單獨活動,知道簡單的求助方式
5~6歲,未經大人允許不給陌生人開門,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災知識
結果:陌生人敲門就打110
大、中、小班的90余名兒童都參與了測試,其中3~4歲的兒童都知道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也知道不跟陌生人走;4~5歲的兒童基本都知道簡單的求助方式,能說出著火了撥打119,生病了撥打120,走丟了撥打110;5~6歲的兒童都知道陌生人敲門不給開門,但是當被問到陌生人敲門怎么辦的時候,孩子們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幾個兒童搶著說撥打110。
建議:結合實際進行教育
沈陽市渾南新區第二小學實驗幼兒園教師建議,家長要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外出時提醒幼兒要緊跟成人,不遠離成人的視線,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等。家長和幼兒園要教給幼兒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記住自己家庭的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姓名和單位,一旦走失時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社會適應
【測試七】是否適應群體生活
標準:3歲起喜歡上幼兒園
3~4歲:對群體活動有興趣,對幼兒園的生活好奇,喜歡上幼兒園
4~5歲:愿意并主動參加群體活動,愿意與家長一起參加社區的一些群體活動
5~6歲:在群體活動中積極、快樂
結果:剛入園六成會哭鬧
大、中、小班90余名兒童參與測試。在大班和中班,當被問到喜不喜歡幼兒園生活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在小班,同樣的問題,回答的小朋友并不多。小班班主任介紹,現在的小朋友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剛入園的時候都不適應集體生活,六成小朋友都會哭鬧,等到所有的小朋友都適應,還得需要兩個月。
【測試八】是否有初步歸屬感
標準:3歲起知道自己家住址
3~4歲:能說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區(鄉鎮、村)的名稱
4~5歲:能說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縣(區)名稱,知道當地有代表性的物產或景觀
5~6歲:知道自己的民族
結果:多數兒童不知道地址
大、中、小班90余名兒童參與了測試。當被問到知道自己住在哪的時候,3~4歲的兒童僅有個別人可以準確回答出自己所住小區和門牌號;4~5歲的兒童可以準確地說出小區和門牌號,但多數兒童不知道沈陽的特產和名勝古跡;5~6歲的兒童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民族;90余名兒童中,僅有幾個孩子能夠準確地說出自己家所住的區、街道。
建議:家長多與孩子溝通
張福建認為,孩子現在缺少集體意識和歸屬感主要都是因為獨生子女所造成的,從小缺少一起玩的小朋友他們自然不會適應集體生活。缺少和父母的溝通,他們自然會缺乏歸屬感。建議家長經常和幼兒一起參加一些群體性的活動,讓幼兒體會群體活動的樂趣,如參加親戚、朋友間的聚會以及適合幼兒參加的社區活動等。此外,家長要多和孩子一起游戲、談笑,要給孩子多介紹家鄉的故事,盡量在家庭和班級中營造溫馨的氛圍。
語言科學
【測試九】初步閱讀能力
標準:4歲能講出故事大概
3~4歲:能聽懂短小的兒歌或故事
4~5歲:能大體講出所聽故事的主要內容
5~6歲:能說出所閱讀的幼兒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
結果:閱讀能力都很強
大、中、小班的90余名兒童參與了測試。通過老師的介紹和現場的測試,3~6歲的孩子都能聽懂內容不是很復雜的故事,5~6歲的孩子能夠簡單地重復故事的內容。
【測試十】運算能力
標準:6歲可算10以內加減法
3~4歲: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能按數取物
4~5歲:能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5~6歲: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它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結果:運算能力都“超標”
大、中、小班90余名兒童參與了測試,其中3~4歲的兒童全部可以完成標準的要求;4~5歲的孩子可以很快地比出兩組物體的多少;5~6歲的兒童可以回答出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計算。在與這90余名兒童溝通的過程中,一半兒小朋友都表示他們在課外參加了特長班,其中最多的就是參加鋼琴班、毛筆字班、舞蹈班、畫畫班等。
建議:要“解放”兒童
沈陽市教育專家于永昌認為,3~6歲就該是孩子在無憂無慮玩的階段,但是很多家長給孩子增加了太多的負擔。各種特長班的加入讓孩子們過早地接觸學習,也過早對學習產生了厭惡的感覺,希望家長可以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成長發展規律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