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人民醫院創建于1947年,現已發展成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內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衛生部肝臟移植指定單位... [ 詳細 ]
出停診公告更多>
門診上班時間:
夏季(5月1日-10月1日):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
冬季(10月1日-5月1日):上午8:00-12:00;下午1:30-5:30。
節假日、雙休日不停診。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介入治療改善血運 成功避免患者截肢
時間:2012-10-23 17:09來源:求醫網
近日,我院介入科再次為一名患有嚴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79歲老人成功實施了下肢動脈血管球囊擴張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從根本上改善了患肢的血運狀況,保全了患者肢體。
患者是一位79歲高齡的老太太,因下肢動脈硬化造成動脈閉塞導致嚴重的下肢缺血性疼痛,終日難以入睡,并且隨著癥狀的不斷加重,已出現足趾壞死的跡象。患者家屬帶著老人輾轉周邊省市多家醫院,治療效果均不明顯,有些醫生告訴他們,如果老人病情繼續發展,將不得不進行截肢手術,這意味著老人以后將終生與輪椅為伴。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人的孩子打聽到我院對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治療技術高超,于是他們來到我院找到介入科趙傳林主任。趙傳林為老人進行了仔細的查體,并認真翻閱了既往各種資料,發現患者符合實行介入手術的條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為患者實施了介入手術。
手術中,醫生從病人大腿根部穿刺插入一根纖細導管,首先造影明確病變血管的狹窄閉塞部位及程度,然后以導絲輕巧通過病變血管,沿導絲跟進,球囊導管將狹窄閉塞段撐開,最后置入血管支架。造影復查,可見血管狹窄閉塞解除,血流通暢。隨即,病人下肢疼痛、麻木和發涼的癥狀消失,次日即能下地行走。
據了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會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的狹窄或閉塞,致使肢體供血不足,引起疼痛、麻木、發涼、肌肉萎縮等癥狀,嚴重者出現足趾壞死。很多患者在行走數十米或數百米后,下肢出現疼痛或沉重麻木無力,休息幾分鐘后疼痛緩解,再走差不多同樣的距離后又出現上述癥狀。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癥狀會逐漸加重,甚至在不行走的情況下也疼痛。最后,多數病人出現足趾潰瘍或者壞死,付出截肢的代價。隨著年齡的增長,該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
趙傳林介紹,由于下肢缺血癥的病理變化是不可逆的,應用血管擴張劑、抗凝法、纖維蛋白溶解法等方法對改善肢體供血的效果極為有限。隨著介入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血管球囊擴張成形術+支架成形術已成為國際上治療該病的一種通用辦法,可一次性地解除血管狹窄或閉塞的問題,從根本上改善患肢的血運狀況。十幾年來,我院介入科采用這項技術治愈300余名下肢動脈缺血患者,特別是對于高齡、高風險的患者,效果極為理想,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