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婦幼保健院
- 【類型】三級甲等 / 婦幼保健院
- 【電話】0719-8663279
- 【網址】www.hbsyfy.com
-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北路62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青春悄悄話案例(小學不想上學系列)3.27.案例3.一上學就肚子痛—--與弟弟同學爭寵
時間:2012-10-24 09:45來源:求醫網
3.27.案例3.一上學就肚子痛—--與弟弟同學爭寵
案例介紹
小芬很掛念留在家中的母親及弟弟,并且透露自小弟出生后,母親的注意力全在弟弟身上,小芬覺得母親已不愛自己了。于是身體便真的在上學時出現毛病,回到家里便又沒事了。
小芬的同學在休息時會蜂擁到操場去玩,個性比較文靜內向的小芬往往被忘在背后,無人理睬,而更不巧的是,以往一年級時,小芬因為數學成績好,常得到數學老師徐老師的青睞,要她在全班面前演算數式。但升班后,任教的黃老師則甚少叫她,反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數學成績比不上小芬、經常計算錯誤的幾個同學身上。
凡此種種均令小芬心中滿不是味兒,并且確信再得不到母親、老師和同學的關心而終日悶悶不樂。
記者提問:
只是上學時出現毛病,回到家里便又沒事了是否是在裝病?
專家解讀:
有壓力時,便會發出生理病訊號
其實小孩子投訴或說出一些找不到病因的征狀,可能反映出該小孩子正受著一些有形、無形的壓力,當身體抵受不住那些壓力時,便會發出如上述征狀的訊號,好讓周遭的人知道,從而加以探究及伸出援手,個案中的小芬便是這情形。家長不能說孩子裝病。應該當做求救訊號,趕緊處理;
記者提問:
妒忌與爭寵是不好的心理,家長再關注他是否會嬌慣孩子?
專家解讀:
妒忌、爭寵會讓上學不再具吸引力
她發現自小芬弟弟出世后,小芬便開始覺得媽媽只照顧弟弟,沒有照顧她,內心產生一份失落及不安,覺得媽媽不再疼愛她,如果上學則更見不到媽媽,潛意識覺得不上學留在家中,便可和媽媽在一起,得到媽媽的寵愛了,再者,數學老師不再重視她,不再叫她到黑板上做數學題,同學又沒有邀她一同游戲,這些都令小芬不想再回校上課。
妒忌、爭寵在家長看來是不好的情感,但在孩子身上卻是折磨他們的情感;家長必須并解決它;
病在孩子身上病根在家長老師那里。因為弟弟出世后,媽媽不自覺地只照顧弟弟了;因為要照顧所有的學生,老師不自覺地忽略一些人。孩子就會持不再疼愛、不再重視她等負面的想法。
專家解讀介入策略
一、對妒忌、爭寵情緒的介入
1、談心法:首先找該生了解其成長過程所遇到的事情,幫助其分析目前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結。其次找該生母、繼父談心,讓他們了解該生的表現及想法,使他們從思想上重視,并同時,通過各種渠道,讓他感覺到親人就在她身邊,并沒有不喜歡他,還在關心他的成長。
2、角色轉換法:讓該生自制兩個指套,一個指套正面畫上他自己,另一個指套上畫上小弟弟,把它們分別套在手指上,來回扮演這兩個角色。通過想象說出他自己不滿的話,說出弟弟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悶和不安,這樣可以使他舒解心結,走出陰影,療治創傷。同時教導小芬向媽媽表達她的需要。透過演練,促使小芬敢于向媽媽提出要買新手帕和跟弟弟一起玩的要求,以滿足自己被愛的渴望。
3、行為療法:讓該生在家幫助父母照看小弟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樣,從而改善人際關系,獲得自尊,擺脫了孤獨,生活愉快。
二、跟進時再加以駁斥
輔導老師洞悉這一切后,便按部就班的,逐一把小芬的非理性想法駁斥,再透過家庭作業,建立一些理性的想法和教導她如何表達自己,令自己生活得更開心。
跟著輔導老師給小芬家庭作業,讓她記下她認為媽媽不疼愛她的地方,在跟進時再加以駁斥。
至于小芬訴說同學不和她玩耍,輔導老師便從日常上課分組活動中讓小芬知道事實并非如她所想,她是受同學歡迎的,并要她休息時主動邀同學玩,作為另一作業。
最后,從作為一位老師的角度,讓小芬明白老師減少叫她到黑板上演算的原因,是不想讓同學抄襲小芬的正確答案,以及要能力稍遜的同學多嘗試,駁斥她以為老師不再疼愛和重視她的想法。輔導老師進一步提議請數學老師給小芬一些額外練習,挑戰小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