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三一醫院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60年歷史,是株洲市建院最早,集醫療、科研、教學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醫院,為株洲地區醫保... [ 詳細 ]
十年醫改路 一朵杏花紅
時間:2012-10-25 11:01來源:求醫網
時光荏苒,歲月悠悠。十年,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可能有點漫長,較之對一家地市級綜合醫院的發展歷程,卻是千秋一瞬。有著悠久歷史的三三一醫院,是一家由企業創辦偏居一隅的附屬職工醫院。歷經十年風風雨雨。在醫改的大浪淘沙中,頑強地生存、發展、重煥活力,華麗轉身成為一所市直公立醫院,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在醫改浪潮中綻放的一朵艷麗的奇葩。為株洲市人民的健康事業、為株洲市的公立醫院改革立下汗馬功勞。一個簡單的數字,印證著三三一醫院的成功,2001年全醫院年收入僅2700萬元,2011年達到1.8個億。總資產從3600萬元增加到2億元,床位從400張增加到800張。數字的背后承載了三三醫院員工多少努力和艱辛!讓我們回到2001年,重溫一下三三一醫院十年來走過的艱難歷程。
2001年,南方公司(原三三一廠)危機四伏,效益連滑,市場萎縮,舉步維艱。作為其職工醫院,三三一醫院走到了歷史上的冰點,政府不扶持,國家無投入,企業拖后腿,經濟效益差。孔雀南飛,人才外流,人心渙散,三三一被推到了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
正是這一年,年僅四十歲的肖遠紅走馬上任,出任三三一醫院院長,帶領全院員工開始了長達十余年的艱難跋涉。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整頓思想,振奮精神。甫一上任,肖遠紅便和所有副科級以上干部逐一談話,推心置腹共商發展大計,隨后以“生存、建設、發展”為主線,開展“假如我是院長”的征文活動。引導全院員工正視危機,關注醫院前途,為醫院發展建設獻計獻策。并在全院范圍內組織了《誰動了我的奶酪》的學習大討論。號召全院員工在不斷變化的形勢面前,與時俱進,摒棄舊的思想觀念、工作生活方式和坐等靠的陋習。適應新形勢,在舊的奶酪發生變化、威脅到醫院和自身利益乃至生存時,積極想辦法。找對策。主動滿足需要和要求,發奮工作,努力去尋找,挖掘新的奶酪。
第二把火,分配制度改革。在母體企業經濟狀況極不景氣、醫院工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要改革,難度大,矛盾重重、但不改革,醫院技術人才就會更快流失,醫院的發展就將成為一句空話。很快,打破大鍋飯的《工資改革方案》出臺,該方案確定了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向高精尖人才、向臨床一線、向大學生傾斜,二是確保每一個在崗人員都能養活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供孩子讀書。燒這把火的時候,有誰知道肖遠紅院長頂住了多大的壓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績效工資實施細則,在幾年后國內醫改試點工作中,被上級領導慧眼識珠,成為其他醫院效仿學習的模版。
第三把火,實施內部經營目標管理責任制。肖院長認為,要做到全院一盤棋,把責任和壓力層層分解到每一個科室,傳遞到每一位職工,才能真正激發全員工的效益意識、競爭意識、危機意識和成本意識,才能真正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把全院人員擰成一股繩,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參考醫院歷年的經營情況,針對不同科室的特點,醫院與全院各臨床科室和職能科室逐一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全院大的責任目標分解,消化成幾十年小的責任目標,壓力傳遞到每一位員工的身上,這一舉措,促進了干部職工思想觀念的重大轉變。
猛藥療沉疴,三把火重新燃起全院職工的工作熱情,從此人心大振,干事業、求生存、謀發展,三三一醫院鳳凰涅槃,烈火重生。
2002年,當年全市條件較好的住院大樓投入使用,中央空調、中央供氧、電視傳呼、獨立廁所等一應俱全。與此相適應,病區由9個增加至14個。
2003年,克服資金異常緊張的困難,想法設法投資900萬引進了含中C臂機在內的系列新設備,同時依托醫院前有河后靠山的地理優勢,投資110萬進行院內外改造,全力打造綠色醫院,為病人營造優秀的就診環境。同時與中南大學聯合辦研究生班。為醫院發展積蓄人才。服務上以專科發展為特色,打造技術品牌,除眼科,耳鼻喉科,甲狀腺外科為株洲市傳統的重點特色科室外,介入放射、脊柱外科、微創外科、泌尿外科開始嶄露頭角。
2004年,肖遠紅院長做出一個影響深遠的決策,當時的三三一醫院資金周轉極度困難,母體企業早已斷奶,不僅無投資,反而要倒貼公司職工300-400萬元的醫藥費。
巧婦難為無米之飲,進,困難如山,退,淵深似海,哪里找“米”?何處籌錢?
自古饑腸出奇策,艱難時刻,肖院長把眼光投向了三三一醫院眼科,他告訴班子成員,也告訴自己,“這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雞”,經過五十年的修煉,三三一醫院眼科已成為了株洲市衛生系統的金字招牌,肖遠紅認為,把醫院眼科作為引資“誘餌”,必然能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果然,長沙愛爾眼科集團公司立馬找上門來,作為一家從三三一醫院發家的、擴張意識強烈的公司,愛爾集團實力優厚,加之對肖院長及三三一醫院的全方位深層次的了解,雙方很快達成共識。二者真誠合作,共建一所具有國內優秀技術、設備、服務、管理并與國際接軌的眼科醫院。在最后的商洽中,三三一醫院眼科的無形資產爭取到了15%的比例入股,從而實現了利益最大化。也證明了肖院長當時的判斷。協議落實,新院破土動工,歷三年,三三一愛爾眼科醫院竣工,開始運營,新院設置白內障、準分子、大視光三個中心和鼻內鏡、眼整形、眼綜合三個學科,其白內障乳化手術、準分子近視手術、玻璃體切除手術等重點手術在全省優秀,而且綜合效益立竿見影,次年即向國家納稅70萬元,四年來累計納稅700多萬元。
眼科醫院的成功運作只不過是三三一醫院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家大型現代化綜合醫院的院長,肖遠紅深知光靠“一招鮮”一定不可能“吃遍天”,于是,接二連三,科技興院、自立更生、健康發展、資本運作與資金運作相結合、效益監察、向管理要效益等一系列的舉措接踵而來,最值一提的是:管理出新招。
第一招:負強化管理。其具體辦法是:由醫院黨政內、醫務科等職能部門每月書面上報工作過程中在全院發現的十大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此工作與各科室責任人的職務津貼掛鉤,未按要求完成,按比例扣除職能科室負責人的津貼,其次,各職能科室在每月對所管轄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并按相關規定對違規者進行處罰,完成一定的處罰金額,發現處理問題不及時或無處理結果等現象,醫院追究職能科室負責人的責任此法實施后,有效地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醫務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大增,遵章守紀,操作規范,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第二招:“三重管理”。所謂三重管理,就是在全面管理的基礎上,把主要精力花在對重點人員(重點病人和重點醫務人員)、重點科室(如ICU、手術室、婦產科、脊柱外科、普外科等高危科室)和重點環節(如環節質控、醫院感染、安全隱患)的管理。以點帶面,通過有針對性的管理,提高醫療質量,提升醫技水平。
管理出效益,舉措出成果,此言不虛。
2005年,醫技大樓竣工并完成搬遷,整幢大樓共六層,內部設置先進,集檢驗、B超、放射、病理等科室于一體。配有多功能現代化的學術報告廳和中央大會議室投入使用后,為廣大患者就診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通過資本運作方式引進核磁共振機和螺旋CT,滿足了臨床發展的需要。
2006年,計算機管理基礎建設完成,醫院的財務管理、病人管理、藥品管理及內部人事管理全部納入計算機管理系統。自籌備融資引進糞尿檢測儀、內臟彩超、DR等大型高精尖技術設備。
2007年,綜合樓交付使用,綜合樓集病友食堂、員工食堂、洗衣房、澡堂、文體中心于一棟。不僅改善了住院病人的就餐環境,方便病人,而且活躍了職工文化生活。同年,門診部改造完畢,專業的ICU室建成并完善了各項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愛爾眼科醫院順利開業。
2008年急診科擴建,腫瘤放療中心立項報建......
毋須贅述,實力的迅速提升,使三三一醫院從一個斷奶的棄兒,變成人見人愛的“香餑餑”。2009年元月1日,中航南方公司與市政府簽訂協議,將三三一醫院整體移交地方,成為市政府直屬的正處級醫療事業單位。
投入政府懷抱的三三一醫院,猶如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2010年6月,三三一醫院開始集中力量創建三級綜合醫院,以此為契機,28萬字的《三三一醫院管理制度匯編》、16萬字的《三三一醫院崗位職責及應急預案匯編》及時出臺,使醫院長期以來在醫院實踐和醫療管理中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得以匯集,對照《匯編》,全院各科進行了全面自查自糾,確保醫院各方面的工作跨上新臺階。
創建過程中,引資990萬元完成腫瘤放療中心建設,從德國進口的優秀放療設備投入使用,三維適形放療技術執株洲市腫瘤放療技術之牛耳。接著,衛生部指定三三一醫院為國內縣市級常見腫瘤規范化治療試點單位。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親自為肖遠紅院長授牌。
隨之而來的是:省內優秀的重癥監護病房完工、門診規范化改造、急診科再擴建、大C臂引進......
2010年9月16日,三三一醫院順利通過湖南省衛生廳的現場考核評審,正式跨入國家三級綜合醫院行列,實現了醫院發展史上的再次跨越。
成為國家三級綜合醫院,不僅優化了株洲市醫療衛生資源的布局,更為當地老百姓就近求醫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原來二甲醫院不能夠開展的技術項目,現在都能開展了,當地百姓不用遠赴長沙和外地,在本地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服務,切實解決了當地老百姓就醫難的問題。
回顧三三一醫院十年的改革發展歷程,肖遠紅院長深情的說:“三三一醫院公立醫院改革之路能夠走到今天,得益于國內中航南方公司的呵護,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衛生局領導的關懷、扶植,也得益于三三一醫院有一個團結、務實、高效的領導班子,有一支高素質的干部職工隊伍。”
在2009年第三期的《求是》雜志上,肖遠紅院長發表了題為《堅持改革創新,突破發展困境》的文章,在這篇國內優秀理論雜志刊登的文章里,肖遠紅說:“等、靠、要的思想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單獨的出路就是改革,改則生,守則死。”
諸多思考,就這樣被一言蔽之;復雜歷程,就這樣被高度濃縮。十年來,肖院長的所有努力,三三一醫院關于公立醫院改革的所有探索,均可從這句話中找到答案。
改革,使三三一醫院起死回生,改革,使三三一醫院重新崛起,改革,也是三三一醫院在面向明天時,顯得意氣風發,感到豪情勃發。

2011年4月,加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療協作聯盟,按聯盟協議,湘雅二醫院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到三三一醫院義診。從而實現專家教授的多點執業,以最大的限度造福普通患者。5月,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并成立蘆淞區“3+1”縱向醫療聯盟。6月,正式啟動對茶陵人民醫院的對口支援工作,除在資源設備、醫療技術、醫院管理全方位支援外,還長期派遣5名以上專家骨干在茶陵縣人民醫院上班坐診。
2012年,進一步強化便民惠民措施,將工作落到實處,藥品零差價銷售,其真正利于民;與各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簽訂即向轉行合同,創建“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新格局。讓老百姓在自己的家就能享受高水平的三級醫療服務。
站立在公立醫院改革的風口浪尖,務實的肖遠紅院長在率領全院員工積極投身醫改事業的同時,也對公立醫院本身的前景表達了極大地關注。肖院長認為,醫改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這是一項艱巨而又漫長的事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目前而言,公立醫院一方面在讓利于民,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公益服務,另一方面,政府對醫院的投入相當有限,對公立醫院的政策性扶植還不明顯,長此以往,公立醫院難堪重負,生存發展難有保障。
肖遠紅院長的意識體現了一位開拓者的情懷與胸襟。有道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經過十年的改革洗禮,今日的三三一醫院更加成熟,人們有理由相信,有了市委市政府的堅強后盾,有了市衛生局的關愛指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三三一醫院的這朵杏林奇葩將會更加的絢麗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