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始建于1972年,前身為嫩江地區中心醫院,位于風景秀麗的嫩江東岸,與齊齊哈爾大學毗鄰。... [ 詳細 ]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始建于1972年,前身為嫩江地區中心醫院,位于風景秀麗的嫩江東岸,與齊齊哈爾大學毗鄰。經過幾代人的砥礪奮進,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保定點單位。
醫院建筑面積5..."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 醫院動態 > 日本醫院人性化管理的啟示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始建于1972年,前身為嫩江地區中心醫院,位于風景秀麗的嫩江東岸,與齊齊哈爾大學毗鄰。...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3-02-22 10:32來源:求醫網
2012年8月25日,我有幸前往日本順正學園進行了為期1周的考察學習,其獨到的護理服務和教學管理令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現將我考察學習的心得體會與大家進行交流與分享。
一、人性化的醫患關系
日本是個禮儀之邦,日本的女性禮貌,溫柔,護士更是如此,每天早上進入病房都要向病人問候,病人也非常禮貌,相互尊重、彬彬有禮。體現了日本國民的高素質。病醫患關系非常融洽, 富有人情味的醫患關系。醫務人員象對待自己家人一樣,真誠地尊重病人、由衷地同情病人。醫生巡視病房就象親友探視一樣與病人溝通,觀察病情和了解情緒,同時也非常禮貌地問候家屬,與之溝通、求得配合。醫護人員對病人都禮貌地用尊稱,從不把病人的床號當作病人的稱呼,即使醫生、護士內部交接班,也稱呼病人為某某先生、某某女士。護士始終保持微笑服務,用尊稱和敬語禮貌地接待每一位病人。醫護人員給病人做任何一項醫療處置,都要事先向病人做解釋,處處體現出對病人的關愛與尊重。病人對醫生的尊重和信任,時常自然地流露出來,無論在醫院還是在社會,醫護人員是受敬佩、被感謝的職業。病人出院時都到辦公室與醫生護士道謝,醫生、護士則站在辦公室門口目送病人上電梯。
全方位介入的護理服務。病人從進病房那一刻起,責任護士就有詳細的病房介紹、住院注意事項和護理服務項目等入院服務,并提供住院手冊。在整個住院過程中,病人還會得到與疾病相關的專門指導。普通病房的護士每天有二次正規查房,其他時間會有經常巡視和呼叫應答。每個病人每天都有一張護理觀察記錄,由護士在查房中完成,要求護士對經管病人做到了如指掌,通常病房護士長、責任護士都能記住每個病人的名字。護理服務除了醫療外,還有大量生活護理,如為行動不便的患者理發洗頭、擦身洗澡,對重病臥床、年老體弱的病人提供臥式洗澡機等;為各種做器械檢查的病人提供陪同護理,例如病人做內窺鏡檢查,會有專人護送,檢查時給病人遮蓋毛毯,關照重病人在檢查后的蘇醒、休息。病人在出院時,護士要向病人做好出院指導。
職責特殊的事務員隊伍。在專業性醫護服務之外,病區還有一支具有文化素質、年輕女性為主的事務員隊伍。事務員的工作職責是做好醫務服務以外的協助性工作,如幫助辦理病人入、出院手續,接待訪客、接聽電話等科室日常事務處理。事務員工作最大一個特點是陪護在病人身邊,隨時為病人服務。它們接送病人前往醫療診室或檢查室,與病人親切交談寬慰心態等日常生活問題。“良言勝良藥”,因此事務員的協助,有時起到了醫療手段起不到的身心治療效果,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解除病人家屬的后顧之憂。
二、比家人更耐心的日式醫院護理
日本人生病住院,基本上不用家人照顧,吃喝拉撒都有護士幫忙。醫院只要求在病人動手術時,家人在外等候,因為考慮到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種種情況,需要隨時與家屬溝通。在手術之后,家屬就可以完全不管了,一切由護士負責。
日本醫院的護士對病人照顧得非常細致。分成醫務護理護士,和生活管理護士。醫務護理方面,護士會嚴格按照醫囑來對病人進行護理。比如,定時到病床前看病人的點滴注射情況;給病人吃藥前,護士要細心核對床頭病人的名字,同時要詢問病人:“您叫什么名字?”而且每一次都必須詢問。
住院病人的生活,全部由生活護士來管理。雖然每張床前都有個呼叫護士的按鈕,病人有任何事需要幫助都可以按鈴,護士隨叫隨到。但據記者觀察,在很多生活細節上,日本護士是主動來幫助病人來完成的
一日三餐,都由生活護士送到床前。醫院大都有食譜,有兩三種套餐可供選擇,食譜提前給病人,讓他們挑選。對于老年患者或者自己進食有困難的病人,護士會協助喂食。病人吃飯時,護士常常過來詢問,伙食是否合口。飯后,護士給病人倒茶水。提供的通常是日本人喜歡的麥茶,這種茶連嬰兒都能喝。一天之中,護士基本每隔1小時就送一次茶水。
如果病人在打點滴,每隔20分鐘,就會有護士來詢問,是否想上廁所。護士會一手推著掛吊瓶的小輪車,一手攙扶著病人如廁。有位剛出院的朋友告訴記者,每天記不清多少次讓護士陪著上廁所,每一次護士都特別耐心,真有些過意不去。
病人動了手術后,一般情況下,第二天醫生就要求病人在護士的幫助下下床走動。在住院部的走廊里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身上連著各種管子的病人,在護士的攙扶下緩慢地移動,每前進一步都得到身旁護士的微笑鼓勵。
日本的醫院里,病床都是可以自動調節靠背高度的,但通常情況下,還沒等病人自己調節,護士就會過來詢問,病床高度合適嗎?需要調整嗎?病人不能一直躺著,需要不時坐起來著或者翻身,這樣才能保證不生褥瘡。不能自理的病人換衣、擦身也是由護士完成的。
日本醫院里的護士輪班很頻繁,所以病人每天見到的護士可能都不一樣。每個病人每天都有一名責任護士主要負責。一早,護士就把寫有自己名字的牌子放到病人床前,微笑著對病人說:“今天我是您的責任護士,請多關照。”
三、患者與護士的關系
日本醫院護士與患者的關系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的關系。護士巡視病房就象親友探視一樣,與患者溝通,觀 察病情和了解情緒,同時也與患者家屬寒喧。護士在招呼患 者時都禮貌地用尊稱,從不把患者的床號當作患者的代號來 稱呼,包括護士內部交接班,也同樣稱呼患者為某某先生、某 某女士。在日本的醫院,護士始終保持微笑服務,給患者做 任何一項醫療處置,都要事先向患者解釋清楚,在每個服務 細節都體現出對患者的關愛與尊重。同樣,患者則自然地流 露出對護士的尊重和信任,時常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敬佩和感 謝,即使在出現差錯的時候,也能非常友善地互相諒解。如 一次由于工作出錯,患者到下午3時還沒有吃到午飯,護士 知道后,馬上親自送飯菜到病房,非常誠懇地向患者檢討,親 熱地擁抱患者表示歉意,而患者也表現出對護士的諒解。這 種互相寬容、護患親密的境界為l臨床護理服務創造了較好的 協同環境。
四、隱私保護與尊重
在日本的醫院里,無論是在辦公室的患者名單上,還是病房的床頭卡上,都只有患者的名字而沒有患者所患疾病的信息,這些信息是作為隱私嚴格保密的,醫護人員無權隨意公布。護士在操作過程中任何暴露身體的檢查,都會首先拉上圍簾與外界隔離,即使因檢查需要在醫護人員面前暴露患者身體,也盡量做到減小暴露面積,如腸鏡檢查,護士會讓患 者穿上開襠的一次性褲子。另外,患者在住院過程中,個人愛好、習慣依然受到尊重,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擺放生活用品,如在床頭上放滿了布娃娃和玩具狗,或在床頭張貼子女、親人的圖畫照片。護士從不強求病房擺放物品整齊劃,更不會因此訓斥患者。
護理管理方面已形成網絡,呈現出人人參予管理、人人是管理者的局面,每人都有機會在管理方面承擔某項責任,而不是將護理人員完全置于被管理的地位上。護理人員沒有被監督、被檢查的緊張感,大大調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自身價值得到了體現。護理人員都能心情愉快、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地搞好本職工作。我國現在多數地區的護理管理仍以檢查、監督為主要手段之一,個別檢查標準(如某些技術操作)較教條、脫離實際,護理人員還必須得去應付檢查,致使護理人員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我們認為,盡管這種管理手段存在著一些弊端,但現階段我國護理人員普遍受教育水平有限,整體素質還不是很高,以致這種管理方法還將持續一段時期。但是護理管理的方向應該是消弱監督檢查,注重調動廣大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使每一個人自覺自愿地作好每項工作。當然這還需要護理界作出很大的努力。
護士之“心”的培養遠遠難于專業知識的教授,也比知識的教授重要得多,如何培養出不僅具有專業技術知識而且具有善良、慈愛之心的護理人員,是我國護理學發展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