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始建于1944年,前身為省立第二醫院,建國后改肇慶醫院,1988年,肇慶地改市后,改稱為現在的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經過66年的... [ 詳細 ]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春天行動,希望在明天——腫瘤科開展“創建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紀事
時間:2012-10-25 20:09來源:求醫網
“春天行動----希望在明天”的活動,主旨是: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增加抗擊癌魔信心!眾所周知,相比于其他科的病人,腫瘤科的病人承受著更加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而基于國內人內斂拘謹的人文傳統,或因為文化層次、個人性格等原因,我們的癌癥患者往往不善于、不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甚至長期忽略了宣泄自我負面情緒的要求,有些病人則把這種負面情緒的宣泄對象,錯誤的定為自己的親人或醫護人員,這無疑增大了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也非常不利于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怎樣才能讓患者暢快表達心中的想法,也讓患者和家屬、醫務人員有個相互溝通的平臺呢?歐慶連護長想了個好主意:她們在網上訂購了“愿望樹”墻貼,在腫瘤科一區的大廳里選了個地方,“種”下了這棵愿望樹,并率先在愿望樹上寫下了自己的祝愿;蔡主任寫下“祝大家身體健康,早日回家”;練主任寫下:“有健康才有一切,祝大家身體健康”……很快,患者和家屬也加入了播種愿望的行列。署名為“HYP”的病人家屬寫下“爸,你要加油!媽,你也要堅強吖!我以后仲要孝順你地咖!”;署名為“然”的患者家屬寫到“愿媽媽早日康復,一家人平安,幸福!”,還有些沒有署名的卡片,寫著“祝愿我老婆早日康復,身壯力健,快樂生活”,等等,等等……每一張小小的卡片背后,都承載了深厚的祈盼!在這一樹的愿望卡中,有兩張卡片特別引人注目,稚嫩的筆劃,一看就知道出自小朋友之手,讓人不禁要探究這兩張卡片背后的故事……
原來,春節前,腫瘤科一區入住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患者某某,49歲,喪偶。因“雙側乳腺癌術后”入院,行一周期化療后突然出現右側下肢深靜脈血栓,先轉外科進行緊急搶救治療,病情稍穩定后轉我科繼續診治。病人只有一個8歲的女兒做陪護,而由于病情需要,病人需嚴格臥床,大小便、飲食、身體清潔等等重任都落到護士和年僅8歲的小姑娘身上。為了不讓這可憐的母女倆擠在寬僅90cm的病床上睡覺,一區的歐護長特意為小姑娘準備了一張用沙灘椅搭成的簡易“小床”,并準備了御寒的棉被,讓小姑娘睡在媽媽的床邊;春節期間,每天的輪值醫生和護士都會細致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生活需求,尤其是這位堅強樂觀、懂事可愛的小妹妹,成了全科人心頭的牽掛!每當科內有什么好吃的,主管護師謝超嫦總是不忘留一些給小妹妹;歐護長說:小妹妹孝順懂事,應該獎勵+鼓勵!于是給她買了一套新衣服和一個小玩偶,還有學習用品。小妹妹甭提有多高興!值班的醫生還不忘把新年利是留一封給這個乖巧的女孩兒,祝愿她和媽媽在來年里一切順利!經過精心的治療,細心的護理,病人的病情已經逐漸好轉,美好的祝愿正在慢慢成真!
“春天行動”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配合腫瘤科正在進行的“創建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的活動,與各區疼痛醫生通力合作,進一步規范醫務人員對腫瘤患者的診療行為,提升醫務人員的癌痛規范化治療水平,提高患者對癌痛治療的認知和用藥依從性,以保障癌癥患者得到充分地鎮痛治療,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據WHO統計,全世界每年新發癌癥患者1000余萬,死亡600萬以上。全球每年至少有500萬癌癥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其中晚期癌癥的患者出現癌痛的比例更高達70%,其中30%是難以忍受的劇痛。早在2008年,世界疼痛日即提出“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權”的主題。腫瘤科自今年初著手開始創建“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正是重視患者生活質量,提升醫務人員診療水平的雙贏之舉。為了提高患者對這項活動的認識,科室護理組利用每月定期開展的健康教育專題會,舉辦了主題為“癌痛規范化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的專題講座,得到患者的積極響應和一致好評。
作為腫瘤科專科護理工作者,我們深刻認識到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患者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已遠遠超出了僅僅治療“身體疾病”的最低要求,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重視患者的生活質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已經成為我們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希望通過我們的春天行動,在患者心里播下信心的種子;希望有了春天的努力,能收獲明天的幸福!讓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