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醫院是一所環境優美,臨床科室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科研、教學以及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國內... [ 詳細 ]
遵守衛生法律法規標準 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時間:2012-10-27 09:16來源:求醫網
衛生標準是衛生法律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預防疾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衛生標準貫徹實施,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特組織開辦本期“衛生標準”專版。
我國衛生標準體系逐步發展完善
新國內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衛生標準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20世紀80年代初,衛生部專門成立了國內衛生標準技術委員會,在保證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社會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衛生部的領導下,衛生標準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不斷壯大,從成立之初的7個衛生標準委員會發展到涵蓋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醫療與信息領域的19個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根據《食品安全法》,2010年1月衛生部成立了食品安國內家標準審評委員會。
衛生部非常重視衛生標準在衛生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衛生標準工作放在衛生法制建設的中心環節,作為體制建設和機制建設的核心內容。為了規范衛生標準管理,衛生部先后制定了《國內衛生標準委員會章程》、《衛生標準編寫技術指南》、《衛生標準管理辦法》、《衛生標準審查管理辦法》、《衛生標準制(修)訂項目管理辦法》、《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工作量化評價辦法》等一系列文件。
2008年初,衛生部對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進行了換屆改選,成立了第六屆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會成立以來,認真履行職責,把“提高衛生標準質量、完善衛生標準體系”作為工作主線,把“質量與效率”作為工作主題,以建立健全衛生標準體系為中心,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醫藥衛生改革與發展需要為動力,以隊伍建設為保證,切實增強衛生標準制(修)訂能力,提高衛生標準工作在衛生法制建設中的地位,開創了衛生標準工作新局面。截至2011年7月31日,現行有效的衛生標準已達1539項。
貫徹衛生標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這四大體系的建設,都離不開衛生標準的支持。
實施醫療衛生標準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意見》就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提出的具體要求有:“制定公立醫院的資格準入、規范標準,履行行業管理職能;要完善醫療衛生服務標準,強化醫療衛生服務行為和質量監管”。衛生部于2006年成立了醫療服務標準專業委員會、醫療機構管理標準專業委員會和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專業委員會,3個標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均掛靠在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為滿足醫改需求,他們正在加緊制訂相關衛生標準。目前,衛生部已正式發布《胃癌診斷標準》等23項醫療服務標準、《醫療機構標志》與《醫療機構消防安全管理》2項醫療機構管理標準和6項醫院感染控制標準。
《意見》還指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大力推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加快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為適應醫改要求,衛生部衛生信息標準專業委員會正在加緊衛生信息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該標委會成立于2006年,秘書處掛靠在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11年圍繞醫改信息化建設重點,新立項了108項衛生信息標準。目前,衛生部已發布39項衛生信息標準。
此外,為規范臨床檢驗和臨床用血,衛生部還成立了臨床檢驗標準專業委員會和血液標準專業委員會。衛生部臨床檢驗標準委員會成立于1996年,秘書處掛靠在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成立15年來,共發布了37項臨床檢驗標準。衛生部血液標準委員會制定的一系列血液相關標準為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貫徹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標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現掛靠在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要負責血液的采集、制備、臨床應用過程及與血液安全相關的衛生要求等衛生標準。
實施公共衛生標準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意見》就加強公共衛生體系服務建設指出:“完善重大疾病預防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對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職業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監測與預防控制;深入開展愛國運動;大力促進環境衛生、食品衛生、職業衛生、學校衛生,以及農民工等流動人口衛生工作。”以下各標準專業委員會承擔著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相關的衛生標準工作,所制定的相關標準在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為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衛生部成立了傳染病標準專業委員會和消毒專業標準委員會,傳染病標委會秘書處掛靠在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其主要負責傳染病診斷、治療、預防、控制、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檢測與生物安全等衛生標準。傳染病相關衛生標準為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消毒標委會秘書處掛靠在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所,主要負責消毒產品衛生標準、消毒效果評價標準與方法等,我國現行消毒衛生標準有16項。
地方病標準專業委員會成立于1990年,秘書處現掛靠單位為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目前,我國地方病領域的標準涉及克山病、大骨節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現行有效的地方病衛生標準共34項,其中,碘缺乏病7項,地方性氟中毒13項,地方性砷中毒2項,大骨節病7項,克山病5項。2006年,寄生蟲病標準專業委員會從地方病標準專業委員會中分離,秘書處掛靠在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現行有效寄生蟲病標準10項,不僅體現了我國寄生蟲病防治科技的進步,而且對全球寄生蟲病的控制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促進愛國衛生運動深入持續開展,衛生部于2006年成立病媒生物控制標準委員會,秘書處現掛靠單位為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至今已發布《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蚊蟲》、《蚊蟲抗藥性檢測方法生物測定法》等10項病媒生物控制相關國家標準。
衛生部于1981年成立了環境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在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所。目前,我國環境衛生標準已發展為8大類、170多項標準,涉及生活飲用水、公共場所、空氣環境、農村環境衛生等方面的衛生安全要求,極大促進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實施。
為做好學校疾病預防工作,衛生部還專門成立了學校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在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頒布實施了25項學校衛生標準,其國內家標準17項,衛生行業標準8項。學校衛生標準極大地推動了《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實施。
此外,為保證化妝品的衛生質量和使用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衛生部還成立了化妝品標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在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其主要負責化妝品通用標準、化妝品基礎標準、化妝品原料標準、化妝品產品標準等。現行有效的化妝品國家標準18項。該委員會制定的2007版《化妝品衛生規范》在我國化妝品衛生監督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貫徹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維護勞動者健康權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與職業衛生標準相關的標準專業委員會有4個,他們在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衛生部職業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和職業病診斷標準專業委員會均成立于1981年,秘書處現掛靠單位為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職業衛生標準主要有:職業有害因素接觸限值及配套檢測方法、職業衛生防護標準、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等。現有國家職業衛生標準240項。職業病診斷標準主要有職業病診斷及鑒定的技術規范和指南、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等。現行有效職業病診斷標準共108項。
衛生部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專業委員會成立于1983年,秘書處現掛靠單位為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放射衛生防護標準主要有:放射衛生防護基礎標準,放射工作人員、公眾、接受放射診療的患者和受檢者的放射衛生標準,核與放射突發事件的衛生評價和醫學應急標準,放射性及其輻照劑量的測量、衛生評價和質量控制等。現有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共102項。
衛生部放射性疾病診斷標準委員會成立于1981年,秘書處現掛靠單位為國內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其主要負責放射性疾病診斷標準、核和輻射事故醫學應急救治相關標準、放射性疾病救治和護理規范、放射工作人員醫學監督規范等衛生標準。現有國家標準和衛生行業標準共46項。
貫徹食品安國內家標準保障消費者健康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衛生部于2010年1月成立了食品安國內家標準審評委員會,負責食品安國內家標準審查。目前,衛生部已公布食品安國內家標準177項,包括68項乳品安國內家標準、102項食品添加劑產品標準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真菌毒素限量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標準、復配食品添加劑標準等。
為推動我國營養改善工作,適應我國居民膳食結構變化,預防與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衛生部于2010年底成立了營養標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在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營養標準主要有膳食指導與干預、食物營養標準、營養相關工作方法標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