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總醫院始建于大慶油田開發建設初期的1960年,前身系松遼石油勘探局三探區醫務所,幾經更名后于1995年5月正式命名為“... [ 詳細 ]
腫瘤科眾智話發展 樹立學科建設新坐標
時間:2012-10-28 13:59來源:求醫網
一場秋雨一場寒,連日來,陣陣寒意襲面而來,然而在油田總醫院“趕超專業技術前沿 促進醫院快速發展”大討論活動的熱潮正勁,從院長、書記到普通的醫護人員,每一名干部職工的心中都涌動著奮發圖強、再創優秀的干事熱情,醫院上下呈現出一派“大討論促進大發展”的可喜景象。
“我們科室的功能設置、高精尖技術項目的應用、實用型技術創新還有哪些提升的空間……” 10月12日上午10點,腫瘤科大討論活動中,莊永志主任開場的一連串發問,猶如石子打水在該科激起一片漣漪。當日,腫瘤科全科醫生齊聚一堂,圍繞目標任務,結合醫院發展現狀,立足科室實際,針對特色學科發展、新技術新服務的引進、人才的培養與隊伍建設等方面展開了熱烈討論,明確了學科近遠期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大討論活動辦公室主任、科教處主任李云聽取討論。
與省腫瘤醫院、國內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省內外同行橫向比,與油田領導的指示要求縱向比,尋差距,找位置,腫瘤科的大討論活動始終對學科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問題進行著思考和梳理。
談到科室發展,莊永志主任激動地說道:近年來,腫瘤科在油田的關懷、醫院的支持和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從單一的放療科迅速發展成為集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中醫治療為一體、囊括所有病種的重點學科,科室規模、綜合優勢在國內居于前列,在東北三省處于優秀,腫瘤規范化治療模式也贏得了患者的青睞和同行的肯定,容積放療、伽馬刀的即將引入更為學科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因此,在這樣的良好發展環境下,我們更當快馬揚鞭自奮蹄!
“沒有永遠的優勢,人才培養是關鍵”,然而在反復“對標”中,老主任李振清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在肯定腫瘤科優勢的同時,也勇于自曝其短:單科治療如胸部腫瘤治療等能力的相對不足。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強人才的梯隊建設,特別是要加大對放射物理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要通過“請進來”聘請客座教授講學和“走出去”與世界接軌等,促進人才隊伍的快速成長。同時,李主任也要求,青年醫護人員必須要樹立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熱愛腫瘤事業,實實在在學,扎扎實實干。
“要跳出東北看國內,敢于同強的比,向高的攀,要有永爭第一的氣魄。”作為腫瘤科這支年輕的隊伍的領軍人,莊永志主任在大討論中不斷為大家鼓勁加油。他指出,腫瘤科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油田對腫瘤醫學事業的支持與投入,如今面對油田領導提出的“瞄準國際優秀,提升醫院軟硬件水平”的目標與要求,腫瘤科壓力與動力并存,要把落實領導要求,瞄準國際前沿,在規模大的基礎上進一步做精、做強學科作為全科共同的目標和自覺行動,克服小進即滿的思想障礙,勇攀腫瘤領域的醫療技術高峰。
有特色才能有優勢,有優勢才能有生命力和競爭力。在論及學科未來發展之路時,莊永志主任與全科醫生共同總結分析了適形調強放療、腫瘤生物治療以及中醫腫瘤門診的開展等成功經驗,指出,作為地市級醫院的學科,腫瘤科一時無法實現全面趕超專業技術前沿,因此,在樹立遠大目標、不懈追求的同時,也要立足實際,抓住特色謀發展。繼續走亞專業細化發展之路,在新技術引進上要堅持兼顧經濟效益、注重實際等原則。
伴隨著討論的深入,現場的氣氛愈加熱烈,責任主治醫師周大明、趙九軍,醫生劉冬潔、張良玉,物理師趙金早等同志爭先恐后的提出自己的想法,胸腔積液熱灌注治療、放療與射頻消融治療的結合、婦科腫瘤的后裝治療、腫瘤晚期病人的臨終關懷、疼痛控制的個體化治療等“金點子”頻頻“秀”出,全科人共同進行了可行性論證。同時,大討論中也提出了“放療發展,設備先行”,希望引入大孔徑CT模擬定位機,增加放療精確度的建議。
激情在大討論中被不斷點燃,為科室的可喜發展而自豪,為醫院的美好明天而憧憬,借力大討論,促進大發展,相信伴隨著大討論活動在醫院的全面開展,不僅僅成為醫院腳步鏗鏘的力之源泉,更將成為全體總院人“瞄準國際優秀,提升醫院軟硬件水平”新征程的誓師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