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辦于1937年,前身為福建省立醫院,經過70余年發展,現已形成擁有四所分院、兩家護理院、七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集群,...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醫院動態 > 誤食毒蘑菇一家四口被放倒 用蔥擦蘑菇蓋變青褐色是有毒
出停診公告更多>
1、特需門診服務時間:
周一至周五 上午 8:00一12:00 下午 14:30一17:30
周六 上午 8:00—12:00(節假日休息)
掛號時間 上午 8:00—11:00 下午 14:30一17:00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誤食毒蘑菇一家四口被放倒 用蔥擦蘑菇蓋變青褐色是有毒
時間:2012-10-29 16:00來源:求醫網
父親誤采摘毒蘑菇食用,24歲小伙葉金彪一家四口陷入不幸——中毒最深的二姐腎衰竭,躺在閩東某醫院的重癥病房里,一天兩萬多元的醫療費;爸爸、爺爺也在醫院救治;同樣中毒的媽媽只能讓80多歲的外婆照顧。
“早就山窮水盡了,能借到錢的也都借過了……”近日,葉金彪供職的廈門國際航空港花園酒店為葉金彪發起了一場募捐活動,廈門同事的援手多少讓這個寧德小伙有了些許安慰。
葉金彪告訴記者,一家人所食用的毒蘑菇是父親上山打柴時采來的。父親見這些菇長得很水靈。雖然有三四年沒采野菇了,可父親覺得,眼前這種菇,跟以往常吃的菇類似,自己總不至于弄錯吧,便采了三四朵回家。他說,這種菇葉面潔白,直徑一般約10厘米,長度也在10厘米左右。
父親將菇帶回家,姐姐充分相信父親的判斷力,立馬將菇下鍋,變成晚餐。可吃罷沒多久,一家四口便出現了嘔吐癥狀,到附近的小診所掛了兩天吊瓶卻遲遲不見好。送到醫院后,醫生判斷是一種叫“白毒傘”的菌類中毒,送來太晚了,葉金彪的二姐已出現了腎衰。
用蔥擦蘑菇蓋 蔥變青褐色證明有毒
記者從市衛生監督所了解到,我國毒蘑菇約有100種(部分圖例見右),閩南地區常見的有十幾種,多長在樹林里的草地。它們往往顏色鮮艷,外形美觀,具有菌環或菌托,有的具有乳汁,不易生蛆、蟲,但其含有的植物性生物堿,毒性非常強。在采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如果不變色則一般無毒。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醫師黃培穎介紹,廈門地區毒蘑菇中毒情況并不多見。毒蘑菇中毒有胃腸型、肝腎功能性損傷型、溶血型、神經精神型、呼吸循環功能損傷型等,其中胃腸型最為常見,也最易治療。小葉家人的情況,可能是肝腎功能損傷,需要透析,需要花費高昂的治療費用。
因毒蘑菇的種類不同,進食后一般一兩個小時即出現中毒癥狀。專家提醒,誤食毒蘑菇應注意: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場;急救時最重要的是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名詞解釋 白毒鵝膏菌
又名白毒傘,春或夏秋生于雜木林中地上,廣布國內大部分地區。菌蓋純白色,表面光滑,邊緣無條紋,有菌環,菌托較小,是常見的毒菌。該種極毒,我國中毒者較多。中毒癥狀主要以損害肝為主,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