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中心醫院始建于1937年,歷經70年的風雨歷程,發展至今已成為安康市最大的醫療機構和集醫療、教學、科研、防保、急救、康復為一... [ 詳細 ]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時間:2012-10-29 15:39來源:求醫網
對于這句銘言,有人說它總括了醫學之功,說明了醫學做過什么,能做什么和該做什么;也有人說,它告訴人們,醫生的職責不僅僅是治療、治愈,更多的是幫助、安慰;還有人說,它向醫生昭示了未來醫學的社會作用。
醫學是面向人而生的,是為了呵護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種種不適而產生的一種專門的學問。就本質言之,醫學是為了人、為著人的。過去,醫學所要救助的目標一直是生病的個體,而非人類這個物種。這句銘言就是對醫學所起作用的真實寫照,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了醫學,揭示了醫學的真諦。時至今日,很多醫務人員仍在踐行著這句銘言,表達著醫學對生命的掛牽。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既神圣,又質樸。治愈、幫助、安慰,對于醫學和醫生來說,是沉甸甸的6個字!
“去治愈”需要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積累。“治愈”是“有時”的,不是無限的,這里的分寸把握很精細。醫學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個病人。而患者也不要盲目相信醫學的“本事”,對醫學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就算治愈了,醫生也應該客觀地評估其成效。事實上,絕大多數醫生都追求精湛的技術水平,試圖做一個真正能“治愈”的人。這也是醫學的人文性使然。
給病人以援助,是醫學的經常性行為,也是醫學的繁重任務,其社會意義大大超過了“治愈”。技術之外,醫生常常要用溫情去幫助病人。從古至今,一切醫學技術都是對身處困境的人的幫助。醫學的作用只是幫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通過醫學的幫助,人們才能夠找回健康、保持健康、傳承健康。
安慰,是一種人性的傳遞,是在平等基礎上的情感表達。安慰也是醫學的一種責任,它飽含著深深的情感,決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學會安慰病人,堅持經常安慰病人,是一個大課題,很見功力!
可以說,這句銘言明確了醫學是飽含人文精神的科學。抽去醫學的人文性,就拋棄了醫學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