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廣西壯族自治區龍潭醫院 > 醫院動態 > 廣西中醫藥高等教育事業的成長

廣西壯族自治區龍潭醫院
- 【類型】三級乙等 / 專科醫院
- 【電話】0772-3113217
- 【網址】www.gxlthospital.com
-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羊角山路8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廣西中醫藥高等教育事業的成長
時間:2012-11-01 09:30來源:求醫網
這是一次寬度的跨越,從規模到內涵,它帶動的將是整個廣西中醫藥高等教育事業的成長和壯大;
這是一次高度的跨越,從“學院”到“大學”,它標志著這所創建于1956年的高校再次成功升級,在新的起點上揚帆啟航!
2012年3月29日,是廣西中醫藥高等教育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教育部正式下文,批準廣西中醫學院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同時撤銷廣西中醫學院建制,明確廣西中醫藥大學為多科性本科學校。2012年4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關于廣西中醫學院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的通知。至此,這所創建于1956年的高校在歷經了一段段艱辛的探索與輝煌之后,再初次成功跨越,與廣西中醫藥大學實現了莊嚴而神圣的歷史對接。
歷史篇:久蓄箐華始溢香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走進廣西中醫藥大學,無論是古色古香的校門,還是介紹學校歷史的文化長廊,鐫刻著中醫湯頭歌訣的湯歌苑,記載著古代名醫生平的名醫苑,無不一一在講述著這所學校建校56年來的歷史和精神……
廣西中醫藥大學建校于1956年,其前身為1934年成立的廣西省立醫藥研究所,是廣西乃至國內創辦較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目前是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單獨獨立建制的中醫藥大學。1964年學校恢復本科生教育,1970年南寧醫學專科學校(原南寧大學醫學院)并入,組成了新的廣西中醫學院。1978年,學校開始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第一批開辦研究生教育的中醫藥院校之一;1996年起先后與國內7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有4年聯合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經驗。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發展成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醫、理、工、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產學研緊密結合、對外交流合作優勢突出的高等中醫藥院校。56年來,學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為社會培養輸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中醫藥復合型人才,眾多的歷屆畢業生成為全區乃至國內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醫藥衛生戰線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實力篇:篤學重教耀杏林
“弘毅自強、傳承創新”——豎立在廣西中醫藥大學大門的8個大字,是對這所學校大學精神的較好詮釋。56年來,正是憑著“弘毅自強、傳承創新”的精神,廣西中醫藥大學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發展。且看下面一組數據吧——
學校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成效突出。2003年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結論;在近兩屆的自治區級教學成果評選中獲獎16項,其中一等獎4項;獲國內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2項;獲廣西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7項,其中一等獎1項;2006-2010年在高等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中獲國家級獎2項,其中一等獎1項。共承擔省部級以上教學研究課題125項。近6年主編各類教材53部,僅2011年擔任國內中醫藥類“十二五”規劃教材主編就有3人,副主編9人,編委42人。目前已創建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4門、自治區級教學團隊4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自治區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學校連續4年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各層次畢業生就業率均高于廣西高校平均水平。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現有21個普通本科專業,覆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4個學科門類,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本科專業均覆蓋了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一級學科。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臨床醫學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3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目前學校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6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5個、重點專科9個,廣西重點中醫建設專科13個,廣西高校重點學科4個。學校擁有中藥學、中醫學和針灸推拿學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中醫專業的基礎上,先后開設了傳統中醫班、壯醫班、對外中醫班和護理(英語方向)班等教改試點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還先后成立了傳統醫藥研究所、壯醫藥研究所、壯醫門診部、經典臨床中醫研究所、壯醫藥學院、瑤醫藥學院等機構。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成績斐然。學校緊密結合廣西實際,充分發揮中醫藥學科優勢,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組織多學科聯合攻關,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級重大科研項目,推進產學研結合,科研總量、層次、水平逐年提高。2006-2010年,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970項,其國內家級61項。2011年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項,躋身廣西高校及國內中醫藥院校前5強。2006年以來獲科技成果獎111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4項。2006-2010年出版專著268部,發表科技論文6751篇。學校目前有自治區科技“金源”單位1個、自治區(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在建的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科學實驗中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中醫藥民族醫藥創新共享平臺。2007年,學校在廣西高校率先獲得“973計劃”課題,也是廣西目前獲得的單獨一項“973計劃”中醫藥課題。學校連續3年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廣西高校“三對創新行動計劃”先進集體,2009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中藥現代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十周年優秀單位”。
半個世紀以來,廣西中醫藥大學名家云集、人才輩出,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蜚聲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和教授。目前學校有教授176人、副教授453人、博士學位教師184人、碩士學位教師756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96人;擁有一批優秀的專家學者和高水平教學團隊,其中,國醫大師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8人、國內名老中醫24人、國內優秀教師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人、“桂派中醫大師”24人、“八桂學者”3人、“八桂名師”2人、廣西優秀專家3人、廣西名老中醫20人、廣西名中醫64人、廣西“中藥研究創新團隊”1個、八桂學者崗位及特聘教授各1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4個。學校不僅擁有國內第一批名老中醫班秀文、林沛湘、張惠民、秦家泰、梁申、曾宜敬、周基邦、李士桂、黃榮活等名家,還有優秀教授韋貴康、趙一、尹遐齡、徐守中、榮遠明、黃瑾明、黃鼎堅、徐富業、李瑞吉等名師,一批服務精湛、成績突出的中青年教授亦在茁壯成長。
多年來,學校努力探索,以技術轉讓、聯合開發、共建實體等多種形式,開展產學研合作,服務社會成效顯著。學校目前有10所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其中直屬附院2所;1家附屬制藥廠及1所附屬中醫學校;有重陽城老年公寓、元之源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國內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產學研基地。第一附屬醫院是廣西最大的綜合性中醫醫院,是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第一批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建設單位、第一批國內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試點單位,也是國家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監測中心廣西分中心、廣西中醫病案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開放病床1350張。附屬瑞康醫院是廣西最大的綜合性中西醫結合醫院,廣西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技術指導中心、全科醫生臨床技能及鄉村骨干醫生培訓基地、艾滋病研究中心,開放病床1200張。附屬制藥廠曾被評為“國內100家最大醫藥工業企業”。元之源健康有限責任公司榮獲“國內健康保健行業十大有影響力品牌”稱號,是廣西保健行業的第一品牌。廣西重陽老年公寓是廣西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首批國內示范性養老保健機構。在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過程中,學校堅持中醫藥、民族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方向,將科研成果運用于新藥的開發和研究。近年來,學校先后自主研發了36個國家準字號新藥、137個院內制劑。自主或參與研發的青蒿素系列產品、復方羅布麻片、絞股藍制劑、神蜉酒等,已成為廣西多個制藥企業的拳頭產品。
推進辦學的國際化,是學校業已具備的優勢和著力打造的亮點。多年來,學校積極推進與其他國家在傳統醫藥立法、醫療保健、人才培養、科研開發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東盟為中心、輻射全球的對外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47所高校、醫療機構廣泛合作,簽署合作協議47項,為德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16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一大批留學生,在海內外尤其是東南亞具有較大的影響。近年來共主辦、承辦了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在國際傳統醫學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國際聲譽日益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