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創建于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底),至今已有60年的光榮歷史。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及社會主... [ 詳細 ]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創建于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底),至今已有60年的光榮歷史。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46年渤海軍區衛生部為了加強干部療養工作,抽調部分醫務人員,成立了渤海軍區衛生部干部療養所,地址設在山東省陽信縣..." />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創建于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底),至今已有60年的光榮歷史。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及社會主...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2-11-01 18:52來源:求醫網
近日,一名來自河北省故城縣的37歲趙先生,因“突發胸腹部痛3天”,碾轉幾家醫院后確診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I型”,生命垂危,慕名入住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心外科,在一系列止痛、降壓、鎮靜治療的同時,醫生做了全面的檢查后發現,病人是家族遺傳性的馬凡氏綜合癥,其母早年猝死,2個孩子也是此病。該病屬于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表現四肢細長、蜘蛛指(趾)。心臟可有二尖瓣關閉不全或脫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眼可有晶體半脫位、視網膜剝離等。心血管方面表現為大動脈中層彈力纖維發育不全,主動脈或腹總主動脈擴張,形成主動脈瘤或腹總主動脈瘤。主動脈擴張到一定程度以后,將造成主動脈大破裂死亡。發病率約0.04‰~0.1‰。
該名男子加強CT顯示主動脈自起始部發生撕裂,大血管被撕裂成2半,向上侵犯頸部三大血管分支,向下一直延伸至大腿股動脈,主動脈瓣膜受累導致重度返流,冠狀動脈也不同程度受到損傷。下肢動脈搏動明顯減弱幾乎摸不到,血壓也比上肢低50-60mmHg。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心血管外科最為兇險,死亡率**的一類疾病,好發年齡為45-60歲,男女發病比例3﹕1,其中80-90﹪合并高血壓,發病兇險,無預兆性,大約2/3的患者在急性期(2周內)死于夾層破裂。它并不是腫瘤,但它隨時可能破裂,破裂后致死的兇險度卻超過任何腫瘤。
醫院高度重視,副局級巡視員、市立四院黨委書記、院長岳慶祝親自查房,要求全力以赴搶救。心外科反復討論、周密準備,于2010年3月20日在北京阜外醫院專家的協助下為患者實施了“bentall手術+主動脈全弓置換術+人工血管支架置入(象鼻)手術”。即切除主動脈瓣并置換人工機械瓣,切除升主動脈并置換人工血管、左右冠狀動脈移植縫合在人工血管上,切除主動脈弓、以人工帶三分支血管完成與頭頸部3根血管吻合重建,15cm長的人工血管支架置入降主動脈、擴張真腔恢復血流。術中采用“右鎖骨下動脈插管體外循環及停循環時低流量持續性腦灌注技術”,全身**溫度降到15℃。手術歷時七小時,輸血2000ml、血小板3個單位、冷沉淀10個單位,安全返回重癥監護室,在白衣天使們的精心護理下,恢復順利,3天后回到普通病房,正在順利康復中。
據市立四院心外科戴炳光主任講,此類手術為心外科優秀大手術,技術難度大,死亡率高,并發癥多且嚴重,要求術者有精湛的技術,以及整個醫療團隊的密切配合。該例手術為濟南市級醫院首例,標志著四院心外科技術水平達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