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建于1864年3月1日,時稱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為國內當時規模最大的西醫醫院... [ 詳細 ]
我的南極之旅(八)——第28次南極科考隨隊醫生手記
時間:2012-11-03 10:54來源:求醫網
離昆侖站還有十公里的地方,就可以看見在湛藍的天空和白色的大地間那一個小黑點了。
我們殘存的、歷盡艱辛的、傷痕累累的兩輛300和三輛卡特,拖了二十四個雪橇,編整齊了隊伍,整理了國旗和隊旗,以我的小吊車為頭車,以勇士占領高地的姿態,一路沖了上去。整整二十天、一千二百六十公里的風雪征途,我們終于到了!
昆侖站位于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DomeA)西南7.3公里處,南緯80.417度東經77.116度,海拔4090米,是我國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南極內陸科考站,也是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南極冰蓋的發源地除了DomeA,還有DomeF(法國、意大利站),和DomeC(日本富士站)。而DomeA海拔最高、離海岸線最遠、冰層最深、大氣最稀薄,在這里建站有可能在地球物理和天文觀測上有所突破。當時美國和澳大利亞也在積極籌備建站,我國在2008年底在該區域建了站。其實到今年第四次來了還暫不能住人,但根據南極條約的規定這就是咱們的地盤了,去年還運了一大塊幾噸重的昆侖玉上來,上面刻了胡錦濤主席題寫的“國內南極昆侖站”。
我國在DomeA設置了國旗、司南、寶鼎等標志物,至于站址選在現在的位置,是因為經過冰雷達的探測,在DomeA近3000米的冰雪層下是山峰,而昆侖站下恰是山谷,這樣就有可能鉆探到世界最深的冰芯,可以得知最古老的地球大氣變化。
昆侖站現在正式的建筑只有一幢主樓,當然這也不過是有十幾間房間的簡易房,方方正正的,漆了紅黃兩色的國旗色。空調、排水、廁所都還沒有做好。主樓西南約100米是冰芯房,當然現在還是帳篷。東面50米是一個木制的臨時廁所。周圍三四百米范圍內散落著天文望遠鏡、氣象站和幾個當倉庫用的集裝箱。這就是昆侖站的所有建筑了。樓前用竹竿圍了一個圈算作廣場,禁止車輛進入,樹了旗桿,安放了那塊昆侖玉。
我們這次內陸隊在昆侖站呆了正好二十天,從一月四日到一月二十四日。這是南極的盛夏,一年里最熱的日子,氣溫一直保持在零下三十六到四十度之間。這二十天,天天陽光燦爛,偶爾刮風也不能和一路上的暴風雪相比,據老隊員說年年如此,昆侖站周邊三、四十公里的區域也從不刮風下雪,也許因為這里是低氣壓的中心,氣旋都繞冰蓋最高點打圈?
在昆侖站走路也喘,這里的含氧量僅相當于西藏海拔5000米左右。燒水大約80度就開了。每天天文的幾個兄弟要到300米開外安裝望遠鏡,吃飯來回都要派車接送,否則走個來回就沒有力氣干活了。
搞天文的很講究望遠鏡的位置,一般國內望遠鏡視寧度能達到3.0已經非常好了。目前世界上視寧度最高的是法國在DomeC的望遠鏡,2.7。盡管之前大家公認DomeA應該是最最清晰的,但從來沒有得到證實。這次我們隊將南極最大的直徑50公分的天文望遠鏡運了上去并安裝成功,而且測得視寧度為2.4。據這幾位天文科學家說這是很大的成果。、在昆侖站我們這次還是只能住在車上,在生活艙吃飯,上簡易廁所。等發電機到位明后年也許可以住人,五年以后應該可以越冬了。到那時昆侖站的會議室也會像中山站的一樣,在墻上掛了先驅勇士們的照片。里面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