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省婦女保健院、浙江省婦女醫院)是浙江省婦產科醫療、教學、科研及計劃生育、婦女保健工作的指導中心,是在華東...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 醫院動態 > 浙醫婦院新生兒科成功開展低體重早產兒臍動脈置管術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浙醫婦院新生兒科成功開展低體重早產兒臍動脈置管術
時間:2012-11-05 14:24來源:求醫網
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姜舟醫生所在醫療組開展了該院首例新生兒臍動脈置管術,為一名29周的早產兒行臍動脈穿刺并成功置管,此項技術極大減少了因血氣分析需要反復穿刺動脈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影響,減少了院內感染的發生率,同時為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奠定了基礎,提高了超低出生體重兒的搶救成功率。據姜舟責任醫生介紹,臍動脈置管術的成功,能夠有效避免受人工加壓、減壓、袖帶寬度及松緊等因素影響,更加準確、直觀、及時地發現新生兒瞬間血管內壓力的變化,并測出極低出生體重兒以往無法監測到的中心靜脈壓。在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時也可及早發現患兒動脈壓的突然變化,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
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出生體重不足2500克的嬰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不足1000克的患兒。每年有近180萬的早產寶寶誕生在國內大地上,他們是提早來到人間的天使。從出生的一刻起,他們的生存質量就開始讓每一個早產兒家庭糾結。近年來,隨著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的不斷發展,新生兒急救醫學的不斷提升,早產兒特別是極低和超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率及遠期健康生存率正在穩步提高。
早產寶寶在生后一周內,極易出現多系統功能障礙和代謝方面的異常,需要進行反復采血以監測各項生理指標,早期給予液體及能量支持,但由于早產兒血管纖細、皮膚菲薄,為了保護血管,減輕患兒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新生兒科通常選擇留置針穿刺和經皮膚行PICC穿刺。
眾所周知,臍靜脈和臍動脈是連接胎兒與母親的生命線, 一般情況下,在寶寶出生后臍帶就被結扎了,這條最原始的營養通道也就完全失去作用。為了繼續利用這條先天的通道,給出生后的寶寶輸送營養,自2012年1月份以來,在產房手術室等的大力支持之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已相繼開展了多例臍靜脈置管術,方便了危重早產兒使用急救藥物及輸入高滲營養液體。在臍靜脈置管和維護技術日益成熟的鼓舞下,姜舟醫生所在醫療組又開始探索,開展了該院首例新生兒臍動脈置管術,為一名29周的早產兒行臍動脈穿刺并成功置管。
在一例例臍靜脈和臍動脈置管術成功的背后,有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力思進取的努力付出,也有早產兒家屬的無私配合,相信在一切積極向上的精神鼓舞中,早產寶寶的存活率和遠期生存率將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