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47年,現有在職正式職工400名,其中主任醫師15名,副主任醫師56名,中級職稱113名,衛生技術人員320名,是... [ 詳細 ]
藁城市人民醫院赴川醫療隊工作紀實
時間:2012-11-07 14:11來源:求醫網
我院醫療隊自6月26日啟程赴四川平武縣水觀鄉到現在已兩個多月的時間了,60多個日日夜夜,6名同志竭盡全力投入對災區傷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捍衛了醫務工作神圣而莊嚴的職業,展示了藁醫人高尚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的職業道德。7月30日,醫療隊向市政府、市衛生局致信,匯報了在災區的工作情況,市委書記、市長王普增同志閱讀后做了重要批示,肯定了大家的成績,轉達了對醫療隊的問候,感謝大家辛勤的工作。希望醫療隊在救災一線服從命令,善始善終,做好工作,努力以優質的服務、更精湛的技術服務災區百姓。衛生局局長劇軍海同志號召醫療衛生單位向一線隊員學習,扎實工作,爭優秀,創佳績。
水觀鄉是平武縣最難到達的一個鄉鎮,地理位置特殊,道路全部為崎嶇的山路,余震頻頻,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但為了幫助震災中的同胞兄妹,我院醫療隊員毅然走在這些危害當中,其實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困難,比如張自強,張云華同志今年需要晉升職稱,8月份報名,到時不能趕回單位。黨建橋同志的女兒無人照顧,只能托付給別人。武莉、孫義巧同志為到災區執行任務,放棄了考試。出發時楊軍利的老母因病還在輸液,但他們把個人的事情放到了一邊,選擇了抗震救災大任。兩個月來,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經歷著山體滑坡,潮濕炎熱,余震,蚊蟲叮咬等常人無法體會的危險和困難,兢兢業業,義無反顧,我們的醫療隊員和奧運健兒們一樣光榮,一樣令人敬佩,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一、初戰告捷 不負眾望
醫療隊在河北省衛生廳和當地政府的安排下,于6月29日15∶00到達水觀鄉衛生院。當地是平武的三個重災鄉之一,房屋倒塌4000余間,受傷1100余人,死亡106人,失蹤51人,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在平溪、馬鞍石形成3個堰塞湖。醫療隊到來時有一個尚未排險,與外界交通基本中斷,只有一條通往青川的公路可到達平武,中間還需要通過曲河,而且河水很深,稍有降雨,急救車不能通過。衛生院條件極差,只能在一個賬篷里工作。沒有任何檢查手段,只有兩名工作人員,病人很多。醫療隊到達后立即與平武縣中醫院的醫務人員作好了交接班,投入了緊張的工作。到晚上20∶40突然接到電話,距水觀約5公里的大溝村有一名女性患者蘇林菊昏迷,醫療隊當即作出反應,張自強、黨建橋、武莉組成搶救小組,楊軍利開著急救車緊急出動。到處是滑坡和山路,有時還可見山石滾落,醫療隊發揚了大無畏精神,到達后進行了緊急搶救。在山路上回轉倒車時,車的兩個前輪幾乎懸空,差點掉下12米的山澗。但醫療隊員并未畏懼,終于將患者接回衛生院,進行了緊急搶救和治療后,患者轉危為安。經過3天有效的住院治療,患者治愈出院,并給醫療隊送來了感謝信。水觀鄉政府為了表彰醫療隊,專門出了一期水觀鄉政府簡報。
二、不畏艱苦,彰顯藁醫人激情燃燒的團隊精神
在5·12地震中,衛生院的體系遭受重創,醫療條件極差,沒有任何檢查手段,只有靠醫生的視、觸、叩、聽來作出診斷和治療。我院醫療隊員實施科學化管理,規范完善醫療制度,以良好職業道德向災區人民服務。剛到衛生院時,病人非常多,每天診療150人次以上,醫務人員又少,工作強度很大。中午非常熱,溫度到達45℃,隊員們都是揮汗如雨,雖然沒有電扇,但是隊員們沒有一個走出帳篷。當地有一風俗習慣,每天吃兩頓飯,中午病人最多。在此條件下,全體隊員不僅改變了生活規律還改變了他們的工作狀態,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的水土不服,出現了腹瀉、皮疹,有時只能利用空余時間簡單吃點飯,喝點水,依然繼續工作,張云華、孫儀巧同志雖然暈車,但是堅持多次接送病人,大家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顧全大局,服從管理,盡職盡責;尊重和團結當地衛生院的同志;嚴格交班工作制度,每天上午8:00交接班,全體隊員都要參加,統一安排一天的工作;在現有條件下(無任何檢查手段),必須詳細詢問病史,作細致的體格檢查;及時有效地做好了災區人民的心理保健工作,保證了他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
面對房屋倒塌失去親人又肢體傷殘的患者,也許我們無從切身體會;他們是多么的無助,醫療隊除了給予心理安慰和安排醫務人員陪伴外,盡量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讓他們充分體會到社會的溫暖,體會到國內人民都是他們的親人,都在盡最大努力關心和幫助他們。
在衛生院工作的第一個月主要是恢復衛生院的正常醫療服務秩序。療隊把衛生院第二個月,開始下鄉巡診,每天派出兩名隊員隨衛生防疫隊下鄉。用20余天的時間,將全鄉6個行政村的52社巡診完畢,受到全鄉災民的熱烈歡迎。
兩個月的時間,醫療隊目睹了太多太多的生與死,直擊了太多太多的善良和可貴,分享了太多太多的贊美和感激,他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認識醫生職業的偉大和高尚,他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正是這些認識和情感,激勵著他們,鼓勵著他們,用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敢的開展工作,忘記了疲憊,忘記了苦累,忘記了想家,腳磨破了,腿劃傷了,面對所有的困難,他們無怨無悔。每周日晚上大家集中組織學習,交流一下服務上的經驗及思想感受。張自強隊長處處起到了黨員帶頭作用,黨建橋、張云華、武莉、孫義巧、楊軍利都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鍛煉出了一支優秀的隊伍,寫出了藁醫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他們是災難中的“天使”,撫慰著災民們受傷的心靈
7月9日晚上20∶30,天鵝村村民張青林的長女張麗因感冒引發高熱驚厥。醫療隊長張自強不顧天黑、山高、路險,到天鵝村搶救患者張麗,并將其接回衛生院。醫療隊制定了細致有效的醫療方案,使患者轉危為安。
7月12日17∶30,解放軍戰士吳新華,突然出現抽搐。醫療隊和鄉衛生院的同志進行了及時有效的搶救,并進行了細致的會診。制定了搶救和治療方案,克服了醫療設備和搶救藥物的嚴重短缺的困難。經緊張有效的一小時搶救,病情稍穩定后,醫療隊員黨建橋、武莉、楊軍利不怕溝深路滑,山體隨時有滑坡的危險,冒雨開著急救車,送往距水觀55公里的成都軍區總醫院戰地醫院。路上被滾落的山石砸壞了急救車的前保險杠和右側大燈,但是醫療隊員不怕犧牲,安全順利將患送到了目的地。
8月14日,張自強、武莉、楊軍利到天鵝村的單子梁下鄉,到山上為災民進行健康咨詢和心理輔導,發放救災藥物。10∶30分,黨建橋同志來電,觀鳳村農民楊猛武從7.8米 高的電線桿上摔下。頭部落地后意識不清,頭部出血。醫療隊急忙下山,趕回衛生院。這時患者已恢復意識,醫療隊員張云華、黨建橋、孫義巧已經對患者進行了包扎和緊急處理。張自強詳細檢查病人后,考慮:腦挫裂傷?頸椎骨折?決定轉到條件更好的醫院治療。因平武沒有CT,決定轉到江油市九○三醫院。11∶07楊軍利開急救車出發,一路上不敢顛簸。張自強、武莉擔心患者由于頸椎骨折造成下肢截癱、嘔吐導致窒息,邊走邊進行治療、護理,途中為患者擦洗嘔吐物、接小便。經過6個小時的跋涉終于到達目的地,并進行了詳細的交接班。患者家屬非常感激,一定要為醫療隊員們買飯,隊員們雖然饑腸轆轆,但是堅決拒絕了。
四、眾志成城,成績顯著。
2個月以來,醫療隊共診療患者7000余人次,手術80余例,搶救患者30余例(均成功),出急救車46次,轉接診26次,第二個月巡診全鄉6個行政村共52社,步行山路500公里,為2000余災民進行了健康咨詢和心理輔導。經我醫療隊醫療的災民死亡率為0,感染率為0。當地鄉政府、衛生院給予醫療隊高度評價,授予我們三面錦旗,5封感謝信,水觀鄉政府5次在抗震救災簡報上對我院醫療隊通報表彰。
每一個醫療隊員都是抗震救災的英雄,他的,她的,他們的故事在災難面前熠熠生輝,融匯成一條斑斕星河,無需感人肺腑的宣揚,無需用精美的畫筆修飾,卻依然光亮耀眼,這不僅是嚴峻的考驗,也是一次愛的奉獻,他們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動,創造了一次有一次的奇跡。他們靠的是崇高的信念,靠的是堅強的意志,靠的是對災區人民的責任。他們在不可抗拒的災難中,昂起不屈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他們是一支經的起考驗的激情燃燒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