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兒童醫院深圳市兒童醫院創建于1997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一體的綜合性兒童醫院,設有兒內、兒外、兒童保健、口腔、眼、耳鼻喉、中... [ 詳細 ]
總住院醫師的24小時(來源:深圳商報)
時間:2012-11-08 09:44來源:求醫網
如果你在醫院聽見一聲“老總”,那人不是腰纏萬貫、日理萬機的大企業老板,卻是一身白衣、忙忙碌碌的醫生。
“老總”是醫務工作者對總住院醫師的昵稱。“總住院醫師是大型醫院設置的一個崗位,一般是晉升主治醫師前承接較多的工作量,以便得到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鍛煉。每周六至七天工作,每天24小時在病區附近,以便隨時在崗。”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說,每一任“住院總”一般需要任職半年或一年。夏俊杰表示,作為國家醫改試點城市,深圳從2010年開始對醫學院校畢業生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這是國際公認的醫學教育特有階段。“十二五”期間,將完成4000名住院醫師培訓,向我市各醫療機構輸送高水平、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365天×24小時,這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工作量,也是每個醫生成長的必經過程。9月底,記者先后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市康寧醫院和市兒童醫院,跟隨了3位不同科室的“住院總”,體驗了他們的24小時,讓讀者通過我們的鏡頭和筆觸,了解醫生是如何在晝夜交替之間歷練和成長。
科室:
市兒童醫院重癥監護室
人物:馬偉科
年齡:32歲
任期:2012年8月30日至2013年2月28日
同事總愛喊馬偉科“老馬”,其實他只有30出頭。“我26歲還在讀研時,就有人這樣喊我。”
這次是馬偉科第二次當住院總,“第一次是在呼吸科,這次是調回重癥監護室后,再當住院總。”由于市兒童醫院醫生人手緊張,所以很多醫生都當過三四輪住院總。
9月25日,因為急事剛返回山西老家的馬偉科趕回深圳,14時下的飛機,15時就回到醫院上班了。“ICU只有4個醫生,晚班就只有一個一線值班醫生,我必須在交接班前趕回來。”
19時25分,一名27個月的男孩從手術室轉入ICU。“這個男孩從5樓摔到了4樓,右額顳葉挫裂傷。”馬偉科和同事一起忙著給小男孩檢查生命體征,“手術先把命保下來了,之后恢復得怎么樣,會不會有后遺癥,還要精心護理。”馬偉科用兩根棉簽輕輕地夾住孩子的左眼皮,再用電筒在他眼前晃動,看看他對光有沒有反應。
“每一個新來的危重病人都要仔細檢查,處理平穩。”重癥監護室里有12張床,加上這個小男孩已經住進了9位病人。
盡管馬偉科忙得團團轉,但他表示,這還不是最緊張的時候。“如果12張床全滿了,外面還有收不進來的重癥患兒,那時心里真是難受。”
“小孩子起病急,進展快,越早處理,好得越快。”馬偉科總是分秒必爭地處理病情。
20時25分,馬偉科剛剛洗手準備吃晚飯,外科主任肖東帶領兩位醫生來為7床會診。
21時05分,馬偉科終于吃上晚飯了。“孩子病情不平穩,哪里吃得下?”馬偉科說,要是遇到連續幾個重病號,就只能喝兩口水充饑,吃飯也是件奢侈的事情了。
馬偉科飯量不小,但人很瘦,這是因為他患有甲亢。“一開始真不好意思提起自己這個病,因為壓力大,我們醫院很多醫護人員得了甲亢。”
“我在北大醫院住院時,領導問我,頂不頂得住壓力,我掂量了一下說沒問題。”
“自己當了爸爸以后,更能理解患兒家屬的焦急。”馬偉科的孩子9月底滿一周歲,育兒的艱辛將醫生與患者家屬的心拉得很近很近。
本版撰文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