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中醫院位于市區竹園路1號(竹山橋頭南側)。是一家以中醫中藥為主、中西結合為特色的“二級甲等”中醫院和“愛嬰醫院”,擔負著全市120多... [ 詳細 ]
“實戰型”競賽找出了護理的軟肋
時間:2012-11-08 11:43來源:求醫網
國內衛生系統護士崗位創新技能競賽決賽的氣氛空前緊張。原以為只需要在場上秀一秀“一針見血”功夫的選手們,考完了才知道,這是一場全面護理技能的考核。
“現在是11月7日8時50分,模擬情景重癥監護組考試正式開始,考試時間20分鐘。”在第8考場,考官給出選手第一個虛擬情景:患者李勇于3日前因急性前下壁心梗進入ICU治療,經溶栓治療后病情穩定,擬于當天下午出院。早晨,護士按照醫囑為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治療結束后,患者突發胸痛、意識喪失,監護提示室顫。“這個場景的考查重點是護士如何處理病人突發的意外情況。”一位考官告訴記者。
與患者交流,實施穿刺、除顫,遵臨時醫囑靜脈推注腎上腺素……這組4名選手中的一名沒能完成所有的操作,原因是在最初的靜脈穿刺環節就用了19分鐘,甚至連完整的考題都來不及知道。
后4名考生上場,考官更換了一個考試情景:一名回族病人因頭暈乏力來醫院就診,醫生以“貧血待查”收治入院,醫囑輸注紅細胞。護士按醫囑完成輸血后,在宣教期間,患者出現頭疼、胸悶、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等癥狀。
這道考題與之前的考題相比難度有所增加,選手需要完成靜脈穿刺、輸血、宣教、待患者出現反應后停止輸血、吸氧、按醫囑給藥等七八項操作,還要回答家屬關于未輸注血液的處理和處置過程中是否發生了醫療事故的疑問,需要參賽者有更強的臨床反應能力。
“這道題還有一個考點,就是看護士在宣教和營養支持過程中,能不能尊重病人的民族風俗習慣。”考官說。
然而4名選手都沒有完成題目要求的操作,其中1名選手甚至被反復提醒3次“患者胸悶、喘不過氣”后,還不能作出患者出現輸血反應的判斷。
“這次考試要求在每一項具體操作大原則不出錯的前提下,更強調對病人的觀察和動態處置能力,這是一種導向。”此次競賽的考官、海軍總醫院總護士長王文珍說,過去的護理操作考試多以靜脈穿刺、心肺復蘇等單項測試為主,選手在考前玩命練,即使是新護士也可能拿到滿分。而這樣的“實戰型”考試要求護士能夠評估該不該叫醫生、判斷病人病情會不會惡化等,考的都是真本事。這需要護士摒棄機械化操作,打開眼界,真正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次貼近臨床實際的考核設置,暴露出不少選手動態處置和應急能力的不足。”一位考官說,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從護士的在校專業教育、入職后培訓到各類技術考核,都更多著眼于某一項具體操作,缺乏對護士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鼓勵。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缺乏對病人的整體關照,遇到需要考查綜合處理能力的緊急情況時,就會顯得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