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第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醫院創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意大利傳教士、挪威... [ 詳細 ]
老河口市第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醫院創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意大利傳教士、挪威傳教士及創辦的宏慈福民醫院,1984年更名為老河口市第一醫院至今。醫院占地面積為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8000萬元;職工756..." />
老河口市第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醫院創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意大利傳教士、挪威...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2-11-08 15:20來源:求醫網
生命教育進醫院 健康種子播心間
——生命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活動紀
“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必須對自己負責。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在小同學鏗鏘有力的朗讀聲中,5月27日上午8時,由襄陽晚報老河口小記者團、市一醫院聯合舉辦的生命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課堂上,小記者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心跳的聲音;好奇地擺弄著比自己還高的人體骨骼標本,凝神觀看珍貴的三胞胎誕生手術影像資料。生命的來自不易、母親面臨的巨大風險、醫學的科學嚴謹給孩子們心靈極大地震撼。
“每天成人吃鹽不要超過6克,以免患上高血壓。”健康促進中心醫生告誡孩子們從小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食鹽和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預防肥胖、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急診科醫生向孩子們講授緊急情況下撥打120急救電話的注意事項和心肺復蘇技術;在護士阿姨帶領下,孩子們伸出小手認真的學習規范的七步洗手法,以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親身體驗就醫流程、了解百年一醫歷史與文化、參觀現代化醫療設備和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 豐富的活動內容、生動的教育場景,使生命健康教育活動變得真實而又活潑。
“請問院長,醫生的醫術重要,還是醫德重要?”“醫院的醫生護士過年過節都要值班,不休息,很辛苦,你們覺得值嗎?”小記者們大膽辛辣的提問讓在座的老師和醫院領導不禁為他們鼓掌叫好。
努力學習,用心感受,認真思考,感受生命美妙艱辛,提高健康素養知識,生命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活動,播下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種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征文選登]
熱愛生命
□老河口市實驗小學小記者李雪松
5月27日,我們小記者來到一醫院采訪,傾聽醫生生動的講述,觀看三胞胎姐妹出生視頻,我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奇妙、生命的美好。
樹,砍斷枝條還能再生;草,被火燒了還能再長。懸崖上挺拔的松樹,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一粒種子,可以掀翻壓著它的石塊……生命就是如此頑強。
在我一歲半的時候,奶奶被查出患有癌癥。她沒有哭泣,更沒有向病魔屈服。奶奶每天堅持鍛煉身體、接受治療。最終,疾病被嚇跑了。奶奶可真堅強,我為她感到驕傲!
古今中外,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比如霍金,他雖然不能說話,手也不能抬,但他用眼睛控制電腦,向世界傳達自己的科學思想,他成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還被人譽為“宇宙優選”。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可是,生命的價值又是什么呢?我可以鄭重地回答:“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讓生活更加美好。
指導老師: 喬紅
采訪百年醫院
□老河口市第四小學小記者樂心茹
我們小記者來到老河口市第一醫院采訪。
李醫生先講解了我們平時在課堂上聽不到的知識,如生命的歷程、健康飲食金字塔、控鹽的重要性等。李醫生說,成年人一天最多吃6克鹽,未成年人一天最多吃5克鹽。我們還觀看了一名患高血壓的產婦生下三胞胎的視頻,這讓我們更加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護士阿姨給我們講了洗手的重要性,并現場演示了“七步洗手法”,在場的小記者和老師們都忍不住學了起來。
最后醫生講了當我們遇到突發疾病時的急救常識和急救方法,比如先撥打120,電話打通后應向醫護人員講清楚事發地點、病人性別及病人的病史,然后出門迎接醫護人員。同時可以通過靜脈血管觀察病人的呼吸狀況,在必要的時候對病人進行人工呼吸。
通過這次生動有趣的實踐課,我感受到知識的寶貴和醫生的不容易。
指導老師:陳江紅
我要成為醫療設備專家
□老河口市光未然小學小記者王芯雨
5月27日,我們小記者來到醫院采訪。
在陳醫生的帶領下,我們分組了解了醫院發展史,參觀了放射科、兒科……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放射科。這里引進了多項美國技術,以前的我從來不知道這些。
參觀時我一直在想:“為什么這么多醫療設備都來自國外?為什么不用國產的?”提問環節,我專門問了醫生。他告訴我,國內生產的很多醫療設備與世界發達國家的相比,尚有差距。為準確、快捷地判斷和治療,醫院不得不采用先進的醫療設備……
這次參觀讓我感觸頗深。我暗暗發誓:“長大后我要當一名醫療設備專家,為我國的醫學科技事業貢獻力量,到時我要把優秀世界的先進設備賣到外國去!”
指導老師:陳和平
感謝媽媽
□老河口市第二小學小記者陳逸凡
參觀住院部兒科,剛走到大門口,我們就聽到“哇哇哇”的哭聲。走進病房,我看見患兒們在父母的照顧下輸液,那針頭有的在腦袋上扎著,有的在腳上扎著,有的在手上扎著。
我們來到一間特殊病房的外面。雖然隔著玻璃,我卻能感覺到里面安靜得出奇。一名護士阿姨介紹道,這里面住的都是需要特別治療的孩子,他們睡在保溫箱里,里面是34℃的恒溫。我問:“保溫箱上的燈是干什么用的?”護士阿姨說:“這些燈發出的藍光可以消除黃疸。黃疸分間接黃疸和直接黃疸,一般孩子生下來都會出黃疸……”
離開兒科,我們又來到門診大樓觀看視頻。這段視頻講述了一名婦女如何生下三胞胎的過程。看到醫生剖開母親的腹部,把三個孩子一一安全地從母體拿出,剪斷臍帶,包好后送入病房,我的心“怦怦”直跳,多么勇敢偉大的母親呀!我這才明白,為什么人們總說母親生孩子就是從鬼門關走了一遭。我在心里默念:“媽媽,感謝您給予我生命,我一定好好學習,絕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
指導老師:任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