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始建于1958年,其主要創始人為抗戰時期匯集到重慶的國內優秀骨... [ 詳細 ]
援 外 工 作 手 記
時間:2012-11-09 13:23來源:求醫網
作為**受國家衛生部派遣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簡稱巴新)工作的針灸科醫生,我于2006年11月告別山城重慶,離開就職多年的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來到位于太平洋上的島國——巴新,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援外醫療工作。迄今為止,兩年過去了。回首那過去了的七百來個日日夜夜,我深感:自己既有付出,也有收獲,我將終身難忘……
巴布亞新幾內亞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與印度尼西亞的伊里安查亞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屬美拉尼西亞群島。全境共有600個島嶼,面積462,840平方公里。國內劃分為19個省和首都行政區(莫爾斯比港市),據2002年統計,總人口519萬,年增長率3.1%。巴新1975年9月16日獨立,此前一直是葡萄牙、荷蘭、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殖民地。該國自然資源豐富,但人民生活水平極端低下,各種產業均不發達,醫藥衛生更是如此。盡管在該國的公立醫院看病只需2基那(1基那相當于人民幣2.5元)掛號費,其他全免費,但由于該國普遍缺醫少藥,致使患者病情往往一拖再拖,造成一些疾病發展到十分嚴重的程度,這在我國國內是很罕見的。
我被派往的莫港總醫院是巴新最大、最優秀的一所綜合性醫院,設有900多張病床。去到莫港總醫院后,我便在理療科開設了針灸門診,并和當地醫生一起每周一次在門診疼痛科坐診。
針灸,對巴新醫療界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當地人從好奇、猜疑逐漸發展到后來的理解和信任,盡管針灸治療每次都要花20基那,但應診患者卻在一天天增加。兩年里,共有約6,300人次接受了針灸治療,平均每天都有10個病人,最多時一天診治達到18人次。一些疑難雜癥患者還專程從外地乘飛機來診治疾病,普遍都能滿意而歸。許多當地醫生對針灸理療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不但在工作中毫無保留地對他們加以技術指導,還給他們集中授課,成為深受尊重的國內醫學的傳播者。
當地醫生在遇到急慢性膝關節損傷、神經根型頸椎病、面癱、周圍神經損傷等疾患時往往束手無策,針灸治療則在這方面體現出明顯的特色優勢,取得顯著療效。并且,在診療實踐中,我還結合現代醫學知識,開展了膝關節腔內注射、神經根和星狀神經節阻滯、局部粘連閉合性剝離等當地醫生從未嘗試過的新技術,使他們大開眼界,連一些私人醫院的醫生也把自己的病人介紹到我處就診治療。我恪守醫生職業道德,對病人不論高低貴賤,始終做到一視同仁,竭盡全力為患者解除病痛。不少病人痊愈后對我表示感謝,給我送來感謝信,有的還送我小禮物、甚至紅包,我都給予婉拒。
脊柱結核導致截癱,在國內已經是很少見到的疾病,但在巴新卻很常見。經過反復摸索,我總結出了有效的治療方案——在結核得到基本控制后,積極采用針灸進行治療。從而使許多患者重新站了起來,得到人們贊賞。
在巴新,周圍神經損傷如橈神經、腓總神經、面神經等損傷的病人很多,一些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受損,給患者帶來很大困擾。治療該方面疾患原本就是我的強項。在診療工作中,我運用針灸結合穴位注射等手段進行積極治療,使絕大多數患者得到康復。
給患有乙肝、艾滋病、結核、瘧疾等傳染疾病患者治病,對醫生的身體健康構成很大威脅,但我對這些患者仍然一視同仁,僅僅在治療過程中更加注意操作的規范、以及更加細心地工作來進行自我保護,從沒因害怕傳染疾病而拒絕為患者治療。
擴大國內醫療隊在當地的影響是我們援外醫生的另一項重要使命。國內醫療隊的醫療技術水平普遍較當地醫生好,但我們并沒因此而高高在上,而是一直認真地與當地醫生合作,讓他們在實踐中充分體會到國內醫生的技術能力和職業道德,讓他們由衷地肯定和信任國內醫生。在工作期間,不論當地醫生職業作風、工作態度如何,我們都會恪守自己的醫德醫風,不計個人得失,一如既往地任勞任怨工作,受到人們尊重。
為巴新高層人士搞好醫療服務,可以更快地提升國內醫療隊的影響力,這也是國內駐巴新大使館對我們援外醫生的要求。隨著診治效果的顯現,國內醫生在該國各界人士中的滿意度、優秀度得到迅速提升,受到許多人的稱道。一些高層人物慕名而來,援外工作期間,連巴新駐華大使以及巴新陸軍總司令的女兒都曾接受過我的針灸治療。在兩年的醫療活動交往中,我們醫療隊與當地各級政府領導人和普通民眾、僑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當地,治安狀況很差,根據援外工作紀律,我們的生活圈子基本固定在醫院和駐地這兩點一線上。業余時間,我就常常在駐地游泳、打籃球,積極鍛煉身體,以保證自己有充沛的工作精力。在認真工作的同時,我對英語口語和專業英語的學習一天都沒有放松,巴新醫學院圖書館成為我經常光顧的地方,迄今為止,我已閱讀了近10本骨科和軟傷科專業書籍,并作了詳細的筆記。我們還熱情地為我使館人員、援外工程人員、當地僑民等服務,得到他們的喜愛。憑借工作機會,我還和當地醫生建立起良好合作關系,增進了相互間的友誼和了解。
國內我所在單位的領導和同事也對我提供了各種支持和幫助,使我身在異鄉還能充分體會到祖國親人的溫暖和關懷,激勵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這艱巨的援外工作中,并圓滿完成祖國交予我們的使命。
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處在邁向小康社會的關鍵歷史時期,需要安定的國際環境,國內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派出援外醫療隊支援其他友好國家,則是我國爭取他國支持的一個重要措施。作為援外醫療隊的一員,我深知肩負的任務是光榮而艱巨的。在援外的日子里,我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用辛勤的工作,增進了同受援國政府、人民和醫務界的團結和友誼,發揚了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為開創我國新時期衛生援外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我們沒有辜負祖國的重托!我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