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建于1953年,是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廣東醫學院、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 [ 詳細 ]
我院心內科成功安置首例心臟復律除顫起搏器
時間:2012-11-09 14:36來源:求醫網
近日,市一院心內科一病區成功實施首例心臟復律除顫起搏器安置術。患者張某,女,74歲,原有擴張型心肌病,心臟明顯擴大,經常心慌胸悶,有時心率較慢。本次因心慌,胸悶,右下肢紅腫疼痛三天入院。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右下肢股動脈栓塞”。給予擴管抗凝溶栓治療,右下肢股動脈栓塞明顯好轉。患者于入院后一周突然發作室性心動過速,心室率在200次/分左右,意識喪失,給予藥物抗心律失常,電復律處理,恢復正常心律。三天后再發作室性心動過速,給予電復律,恢復正常心律。幾天后第三次發作室性心動過速接著出現心室顫動,心臟驟停,神智不清,立即給予心肺復蘇,反復電除顫以及對癥治療,恢復竇性心律,病人神智轉清,病情好轉。
嚴衛國主任組織心內科一病區全體醫生進行了治療方案討論,認為患者病情非常復雜,為預防患者再次發作室速室顫挽救患者生命,植入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是目前治療危急生命惡性室性心律失常較好的方法。ICD是埋藏在體內可以自動識別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除顫儀,可自動放電進行除顫終止室性心動過速及室顫的裝置,對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特別是有猝死高危險的室性心律失常者(如室顫)有良好療效,可降低病人猝死的風險,一些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尤其是心衰的患者, 已作為冠心病心臟性猝死的一級預防,病人獲益更大。
ICD抗惡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比藥物效果可靠,對手術操作技術要求也很高。此例手術,在市一院尚屬首例,是由心內科一病區嚴衛國主任醫師親自主刀,帶領婁大慶副主任醫師、胡興兵主治醫生共同完成,曹立平副主任進行心電監護,團隊緊密配合,確保了手術順利實施,取得了滿意效果。ICD起搏器體積較大,手術時需要充分麻醉,一般局麻,必要加靜脈麻醉。必須嚴格無菌操作,起搏器囊袋要做大一點,止血要徹底。ICD起搏器電極由三個電極組成,具有感知,除顫和起搏功能,ICD電極較粗,需從鎖骨下靜脈穿刺來完成,操作要精細,將電極頭固定于右心室心尖部,電極要緊貼心室壁,良好固定位置對ICD極為重要,關系到能否感知心動過速和有效除顫。為有效心律轉復,除顫和起搏,調整恰當閾值非常重要。經一周精心治療與護理,該患者未再發作室性心動過速,現已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