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創建于1955年12月,是東北三省面積最大、醫療設備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兒童醫院。對0―18歲兒童各種疾病的診療、急救、... [ 詳細 ]
“啟聲兒童聽力篩查公益慈善項目”啟動
時間:2013-03-07 11:31來源:求醫網
1月24日,黑龍江省慈善總會與我院開展戰略性合作“啟聲兒童聽力篩查公益慈善項目”正式啟動,今年將為黑龍江省內1000名1歲以下出生后聽力篩查初篩及復篩均未通過的嬰幼兒,實施瞬態性耳聲發射(TE)、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自動聽性腦干(AABR)三項免費聽力深度篩查,使聽力障礙患兒盡早得到進一步明確診斷。
黑龍江省慈善總會秘書長張智和我院長丁鳳姝簽訂“啟聲兒童聽力篩查公益慈善項目”協議書。
據統計資料顯示,兒童先天性聽力損失的發病率為1‰-3‰。在我國聽力語言障礙位居聽力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5項殘疾之首。現有聽力言語殘疾人口約2057萬,其中15歲以下者為170萬,7歲以下兒童占80萬,每年新生聾兒3萬左右。有遺傳性耳聾(包括先天性耳聾)、藥物中毒性耳聾、變態反應性耳聾、聽神經病等。隨著檢查手段的提高,檢出人數逐年增多。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進行助聽器的驗配和聽力語言訓練,可極大限度地提高聾兒的回歸社會成功率、人口素質、生活質量。為此,黑龍江省慈善總會和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決定開展戰略性合作。
據我院聽力障礙診治科主任云中燕介紹,根據國家衛生部和省市醫療部門要求,新生兒出生后48-72小時內需進行聽力初篩,不通過者30-42天進行聽力復篩。此次,聽力免費篩查公益性活動就是針對復篩未通過者再次進行深度篩查,進行診斷型瞬態性耳聲發射(TE)、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自動聽性腦干(AABR)三項檢查,這些檢查主要是判斷耳蝸的功能,同時幫助鑒別耳蝸前蝸后病變,和聽神經病的診斷,篩查費用約240元全部由黑龍江省慈善總會埋單。
云中燕主任說, 2011年10月,兒童醫院聽力障礙診治科被黑龍江省衛生廳認定為黑龍江省兩家兒童聽力診斷中心之一。據國內外報道表明,正常新生兒和高危因素新生兒聽力損失發病率的差異較大,正常新生兒約為1%o~3‰,高危因素新生兒約為2%~4%。未通過復篩的嬰幼兒,都應在3月齡接受聽力學和醫學評估,確保在6月齡內確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長期性聽力損失,以便實施干預。即復篩未通過的患兒應由聽力檢測機構進行耳鼻咽喉科檢查及聲導抗、耳聲發射、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測、行為測聽及其它相關檢查,必要時并進行醫學和影像學評估,做出診斷。對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兒童,應根據可能發生的遲發性聽力損失狀況,制定個體化的聽力再評估的時間和次數。
對于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但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嬰幼兒,至少3歲內每6個月進行1次聽力隨訪,若可疑有聽力損失,應及時進行聽力學評估。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和干預,這是一完整的聽力康復系統工程。干預措施為最后環節,是顯示先天性耳聾康復成果的關鍵。采用何種方法以及何時進行干預,對患兒的聽力、言語及語言康復很重要。干預包括醫學干預、聽力補償或重建、以及聽功能訓練和語言康復訓練。
云中燕主任強調,對于聽力篩查不通過的孩子要做好隨訪與監測。所有3歲內的嬰幼兒在保健專家或家長感到異常時,都應使用有效的評估手段進行整體發育評估,包括各發育階段指標的常規監測、聽力技能及雙親所關心的問題等。對于聽覺及言語發育觀察表檢查或簡易聽力計測聽未通過,或雙親及監護人對其聽力或言語感到有問題的嬰幼兒,都應推薦到當地指定的耳鼻喉科或聽力學中心進行聽力學評估和言語-語言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