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遠市人民醫院是昆明醫學院、云南中醫學院教學醫院,開放床位800張,擁有各類專家67人,醫院總資產2億多元。設有婦科、產科、兒科、心血管內... [ 詳細 ]
云南開遠:讓百姓少花錢看好病
時間:2012-11-15 11:35來源:求醫網
“那次住院,有大專家到衛生院給我做手術,我自己才花了不到700塊錢。”云南省開遠市靈泉辦事處南路村委會紅星村村民李自發說。幾年間,他曾先后4次住院接受腹部手術。在城里醫院的前3次手術,花費最少的一次也有2000多元。
云南省開遠市去年開始實行城區醫院對鄉鎮衛生院的托管模式,縣鄉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讓老李這樣的病人受益。
新型托管更注重提升服務能力
有著30多萬人口的開遠市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建材基地,也是省內優質醫療資源富集的地區之一,軍隊醫院、地方醫院、工礦醫院以及民營醫院種類齊全:三級甲等醫院1家、二級甲等醫院2家、其他各級各類醫院17家,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和醫生數均數倍于國內平均水平。
然而,這些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開遠城區,全市60%以上人口聚集的農村地區僅有病床411張、衛生技術人員300多名。作為云南省統籌城鄉發展縣級試點,開遠市將統籌城鄉醫療、促進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列為重點工作,實行城鄉醫療機構新型委托管理,加快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向農村輻射。
去年2月底,開遠市7家衛生院分由5家城區醫院托管。城區醫院向衛生院派駐一名服務副院長,同時根據當地常見病、多發病的情況,至少派駐3名醫生到相關科室開展日常工作;采取“師帶徒”的形式,對選定的臨床學科進行重點扶持。城區醫院的專家要指導衛生院開展疑難病例討論、術前討論和會診,提高急危重癥患者的初步處置能力,建立三級醫師查房和處方管理等工作制度。
開遠市市委書記李存貴介紹,新型托管要求更加注重社會效益,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讓農民就地、就近看好病,還要少花錢。
李自發就是第一批受益者。去年3月15日,他因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合并腸粘連到樂白道衛生院住院治療,為他做手術的,是來自衛生院托管方――解放軍第59中心醫院外科和麻醉科的專家。按衛生院的收費標準和報銷比例,9天以后出院結賬時,老李自己只交了659元。
開遠市新農合報銷政策規定,參合農民在衛生院住院起付線為100元,住院費用報銷80%;而在市級以上醫院的起付線為300元,報銷比例最高也只有65%。衛生院的服務能力提高了,老百姓是直接的受益者。如果是在城區醫院住院,即使仍然按照衛生院收費標準計算,老李自己至少也要多花五六百元。
衛生院不再是只看傷風感冒的地方
“沒有人才,沒有設備,沒有技術,沒有病人,沒有收入。” 說起托管前的狀況,樂白道衛生院院長樊芷吟掰著手指頭一連數了好幾個“沒有”,“門診也只能看傷風感冒之類的小病,老百姓病情稍微重一點就跑到市區醫院去了。”
開遠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李夏煌曾在兩家托管衛生院擔任過服務副院長。他告訴記者,托管前的衛生院大多只能看一些普通的內科疾病,所有衛生院幾年都沒有開展過手術。“現在衛生院基本上都重開了外科和婦產科,托管前后的反差是非常明顯的。”
“建立規范的制度,培養留得住的人才,衛生院才能真正發展起來。”開展托管工作一年多以來,一直擔任樂白道衛生院服務副院長的解放軍第59中心醫院副院長金文山說,醫院在托管后幫助衛生院制定了16項醫療核心制度,培養了1名全科主任、1名麻醉師和1名檢驗師。
緊密的托管關系還可以保證危急患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搶救。樊芷吟向記者介紹,去年,一位產婦入住樂白道衛生院,發生臍帶脫垂,衛生院醫生沒遇到這種情況。“打一個電話,不到10分鐘,解放軍第59中心醫院的專家就趕過來了,半個小時,完成了剖宮產手術。”
據開遠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該市城區醫院共下派專家1149人次,幫助衛生院建立醫護制度175份,培訓衛生院醫護人員2747人次,接收進修人員43人次;全市衛生院重開診室11個,新增治療項目23個、檢查項目14個,完成診療17萬余人次,同比增長近20%;全年上轉城區醫院治療僅104人次,轉回衛生院康復2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