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縣民族中醫院始建于 1958 年,文革期間停辦, 1980 年進行重建。它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紅十字救護于一體,中西醫相結合的綜合性... [ 詳細 ]
中華醫學會黨組書記、衛生部醫政司原司長吳明江談城鎮醫療體制改革
時間:2012-11-16 15:27來源:求醫網
9月22日,湖南省醫學會在長沙隆重舉行成立80周年紀念大會。會議舉辦了專門的學術報告會,來自湖南、北京、上海、臺灣等地的專家學者,薈萃一堂,開展積極的學術交流。中華醫學會黨組書記、衛生部醫政司原司長吳明江同志向大會作了學術報告。他說,這些年來,針對城鎮醫療服務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組織各方面的專家進行了一些研究,在城鎮醫改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認識。
關于政府在醫療服務市場中的職責定位問題
當前,十分重要的是要明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在醫療服務領域中應該承擔的職能。我們認為,政府的職能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積極推進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政府應當積極推進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包括健全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農村建立新型的合作醫療制度,有些地方試行的兒童大病統籌制度,為貧困人群給予醫療救助等,逐步形成醫療救助、多種形式的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性醫療保險的醫療保障制度。
第二,政府應當直接投資舉辦部分公立醫院,保障基本醫療服務供給的“可及和公平”,**臨床醫學的發展。在醫療服務市場上保持一定數量的政府舉辦的醫院可以起到引導私立醫院的經營行為,削弱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平抑醫療服務市場價格,保護醫療服務需求者的權益。從目前的實際出發,政府一般只直接舉辦部分醫院,包括區域內最有實力的綜合醫院(含醫學院校附屬醫院),解決部分疑難重癥,**臨床醫學的發展;布局合理的提供基本醫療的醫院,如: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精神病院、血站和急救中心等醫療機構。
第三,政府要對醫療資源進行規劃和技術準入調控。由于醫療服務中醫患雙方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等導致市場機制失靈,政府調控必然要發揮積極的強有力的作用。為了在宏觀上保證醫療服務系統的績效,必須對國有醫療資源進行統一規劃,還必須對社會投入的醫療資源的布局和結構進行規范和引導,以提高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政府還應當建立機構和人員執業許可制度、衛生專業技術準入制度,及時對醫學技術進行評估,推廣安全、有效、經濟和符合社會倫理的適宜技術。
第四,應當加強依法監管職能。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必須要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政府要依法對所有醫療機構進行監管,監督醫療服務和財務運行,披露有關信息,糾正醫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對于不符合質量要求的醫療服務提供者要堅決予以取締,對造成健康危害的要依法處罰。
關于城鎮醫療體制改革中需要關注的重要領域和需要突破的政策
城鎮醫療體制改革涉及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互相聯系又不盡相同。一是醫療服務體系的調整。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三級醫療網為社區衛生服務與醫院的兩層構架,使醫療、預防、健康促進等工作貼近社區、貼近家庭、貼近生活,就近便民。二是醫療資源產權組成結構的調整。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單一投資辦醫的局面,形成政府舉辦的醫院,民辦非營利性醫院和營利性醫院并存的多元投資的產權結構。三是醫院管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的調整。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性管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建立出資人制度和醫院獨立法人的管理結構,改革經濟補償等宏觀政策,使醫院自主管理、自主承擔社會和經濟責任。四是衛生行政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區域衛生規劃和社會需求報告論證制度相結合的資源配置調控手段,完善醫療機構、人員、技術準入制度和評價制度;切實加強醫療服務市場、醫院財務運行的監管。
當前,要突破以下幾項政策:
一是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調整城鎮醫療服務體系。要明確和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在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各地勞動保障部門應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及家庭病床服務等,可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鼓勵社會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政府對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給予政策和一定的經濟支持。
二是關于產權問題。改革以來,醫療服務業的投資主體逐漸發生了變化,由單一的政府投入變為除政府投入外的多元投入。對于醫療服務業內的產權主體多元化,人們基本給予了肯定。普遍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醫療服務業應當以政府舉辦醫院為基礎骨干,多種所有制醫院并存,共同發展。我們認為為保證公立醫院社會目標的實現,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醫療服務業的產權制度改革,不能采取在公立醫院內部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的方式。應側重于產權的重新安排,即應形成以政府舉辦的醫院、民辦非營利性醫院、民辦營利性醫院等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結構。要對現有的龐大的公立醫院體系進行產權的重新安排。有些地方一部分公立醫院既可以逐步改造為民辦非營利性醫院,也可以轉制為民辦營利性醫院。有些地方醫療事業很落后,要國進民也進的發展醫療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