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的治療方法
時間:2015-02-09來源:求醫網
習慣性流產有習慣性流產史者,應經常測量基礎體溫,如月經周期稍有延長而基礎體溫不下降,有妊娠可能時,即可開始治療。避免體力勞動及精神緊張,禁止性生活,并開始口服維生素E100mg/d,并給予維生素B、C,早期做β-hCG和B超檢查,以確定診斷。找出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1、染色體異常:進行產前診斷。男方染色體異常,征求夫婦同意可行AID。其他遺傳因素,要根據遺傳方式來考慮,對有明顯遺傳傾向、又無好的產前診斷方法者,應勸阻終止妊娠。
2、ABO血型不合:IgG抗體效價Ⅱ區以上者,給予茵陳湯(茵陳10g、制大黃3g、黃芩12g、甘草10g)早、中、晚孕期各服10付。益母丸(益母草500g、當歸250g、川芎250g、白芍300g、廣木香12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每次1丸,1日2~3次。并定期隨訪,除產科情況外,了解抗體效價有無變化。對抗體效價在Ⅲ區以上者,于孕早、中、晚期行十日療法:50%葡萄糖40ml加維生素C500mg,1日1次,靜脈推注。氧氣吸入每日1次30分鐘連續10日。維生素E100mg,每日1次。中草藥具有血型物質的特性,能特異性地同相對應的抗體結合,而使抗體遏制,效價下降,起到預防ABO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及流產。
Rh溶血癥新生兒采用換血治療,預防換血后并發癥的發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對患重癥Rh溶血癥患兒的孕婦,進行產前血漿換置術,能使母體內抗體量減少,抗體效價下降,緩和抗原抗體結合,能使胎兒受損程度減輕,提高新生兒成活的機會。
3、子宮異常:在非孕期證實雙角子宮、雙子宮、縱隔子宮可行子宮成形術。術后避免了原雙子宮對激素的不同步反映,從而消除了未孕子宮對妊娠子宮的異物刺激,也增加了孕卵的著床機會。術后避孕3個月。如能妊娠至足月臨產前應行剖腹產。對于切盼小孩者可允許再有一次妊娠。由于手術后6個月內妊娠與6個月后妊娠的妊娠維率無大區別,行剖腹產時觀察子宮疤痕,手術后6個月內妊娠者與6個月后妊娠者亦無大區別。故無須過久避孕。
習慣性流產無其他原因而僅為子宮肌瘤所致者,可在非孕期行肌核切除術,但應和家屬及本人講明仍有流產可能。子宮粘連,可行粘連分離術。宮頸機能不全詳后。
4、黃體功能不全:應用黃體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克羅米酚等治療。
5、免疫療法:用于無確切原因的習慣性流產,妻血清中無丈夫HLA抗體者。方法采用無菌法從丈夫靜脈血中分離出淋巴細胞,濃度為3000~4000×104/ml每3~4周給妻子皮內注射1次,共免疫3~5次。
流產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不得當,可能就會對以后的懷孕產生影響,而且還對患者的生命造成較大的威脅。而有些女性患者心理素質是比較差的,通常會在得知自己的胎兒無法保住時就失去理智,情緒嚴重的就可能會影響到治療。因此,每位女性在準備懷孕前應多了解懷孕時需注意的事項以及要明白流產是社會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
查看更多關于習慣性流產的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