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
時間:2016-08-01來源:求醫網
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血液(主要)、母嬰傳染(母嬰阻斷技術國家公認率95%--97%,小三陽接近100%,乙肝攜帶不是遺傳病)、無防護性的性行為(不使用安全套也不注射疫苗)。最根本的防護方法:注射疫苗,產生抗體。作為一位長期從事肝病臨床的醫師,今天給大家講講如何用科學的態度對待乙肝病毒攜帶者,以及如何科學認識乙肝病毒攜帶者。
(一)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定義
20多年前,乙肝病毒攜帶者被稱為“健康攜帶者”,后來又曾更名為“無癥狀攜帶者”。在2005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與感染病學分會聯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乙肝病毒攜帶者分為兩大類:血清HBsAg和HBV DNA陽性,HBeAg或抗-HBe陽性,但1年內連續隨訪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圍者,為慢性HBV攜帶者;血清HBsAg陽性、HBeAg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HBV DNA檢測不到(PCR法)或低于最低檢測限,1年內連續隨訪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圍者,為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也就是說,區別這兩類攜帶者最根本的指標就是HBV DNA。
(二)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肝臟是否健康
大部分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肝組織學檢查無明顯異常,但也有部分肝組織存在明顯病變。自2006年4月以來,北京地壇醫院開展了乙肝病毒攜帶者門診,行肝穿300余人次。前期65例肝功正常的攜帶者肝穿結果顯示:炎癥分級 G≥2者25例,占38.5%,纖維化分期 S≥2者18例,占27.7%。13例有乙肝家族史的攜帶者肝臟病理情況:G≥2者8例(61.5%),S≥2者5例(38.5%)。由此可見,部分乙肝攜帶者的肝臟并非完全健康,而是存在明顯的炎癥和纖維化,尤其是有乙肝家族史的患者。
(三)關于乙肝攜帶者的認識誤區
在臨床實踐中,人們對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認識往往存在著兩大誤區。最常見的一種是認為“攜帶者很安全、不用治療”,還往往不重視定期隨訪,以致于部分攜帶者10年或20年后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甚至到肝癌晚期才被發現,失去了較好治療時機。另一種則認為患者HBVDNA陽性,存在乙肝病毒復制,不管肝功情況如何,就盲目加用抗病毒藥物,結果HBVDNA下降不明顯,抗病毒效果不理想,反而容易導致耐藥。因此,對于乙肝病毒攜帶者應該用科學的態度進行規范的管理,目的是及時篩查出肝臟確實有病變、或病變有進展、需要治療的病例,早期發現肝癌病例,而對于病情穩定者,避免盲目用藥及不恰當用藥造成的耐藥,減少醫療資源及經濟上的浪費。
(四)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管理方法
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管理方法主要在于隨訪監測。通過嚴格、規范的長期隨訪,既避免對不需要治療的患者盲目用藥,又不至于漏掉需要治療的患者。
1.隨訪時間間隔:對于持續ALT正常且HBV DNA陰性者,建議每6-12個月隨訪一次。對于ALT正常但HBV DNA陽性者,建議每3-6個月檢測1次。
2.隨訪檢查項目:應包括肝功、HBV DNA、AFP、彩超。如果是HBV DNA陽性的慢性HBV攜帶者,應作肝穿刺檢查。尤其對于年齡在40歲以上、有乙肝家族史、轉氨酶在正常高限、腹部超聲提示肝臟彌漫性病變或脾臟增大者建議動員其做肝穿刺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肝臟病變情況,酌情進行相應治療。
3.需要抗病毒治療的攜帶者:攜帶者肝穿刺結果如顯示炎癥分級G≥2,
或有明顯纖維化時,需進行抗病毒治療;隨訪過程中一旦發現ALT升高超過正常上限的2倍,并排除酒精、藥物所致,且同時HBV DNA陽性,需抗病毒治療。
【本文由四川中醫肝病醫院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如果你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