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患者的表現帶來哪些危害呢
時間:2016-10-14來源:求醫網
焦慮癥患者的表現帶來哪些危害呢?關于很多父母看到這個題目覺得很詫異,競爭意識怎么會害了孩子呢?沒有競爭意識,怎么在社會上混?沒錯,人生的確需要競爭,走向社會后,沒有競爭意識的人會很快被淘汰。但是,孩子根本還算不上一個“社會人”啊,所以他真的需要競爭意識嗎?
在童年階段,小孩子的主要任務是積蓄能量,然后慢慢長大。但很多父母卻打破了孩子的“生態環境”,從小就打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旗號,向孩子灌輸“你不能輸給別人”的競爭意識。而一旦孩子被過早地培養了競爭意識,他就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去“攀比”,去“競爭”,而被競爭意識消耗了大部分能量的孩子,又怎么再用力成長呢?
一次,在表姐家吃完晚飯,孩子們都去做作業了,我們幾個大人就坐在客廳聊天。聊了一會兒,睿睿就跑過來偷偷告訴我們,哥哥在房間里面哭呢。聽完,我們趕緊去孩子房間看看,發現樂樂正對著一張試卷哭泣。原本以為是孩子考試沒考好,可走近一看,99分呢,差一分就滿分了。我趕緊安慰孩子道:“樂樂好厲害啊,考了99分呢。樂樂真棒。”可樂樂卻流著淚回答我說:“可是不是100分,班里有好幾個同學得了滿分呢。老師只喜歡那些考試得了滿分的人,我得超過其他人,老師才會喜歡我。”沒想到,樂樂這么在意自己與同學在老師心中的位置,而且竟然想到用分數去討好老師。
表姐也忙著安慰孩子道:“孩子,媽媽覺得你已經很棒了,得不得100分都沒關系,重要的是過程你努力了就好。”樂樂雖然當時被勸住,不再哭了,但當他繼續寫作業的時候,我們明顯看得出,孩子還是很傷心,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根本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去好好寫作業。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耗費人的精力去做,競爭也不例外。就像樂樂這樣,他把本應該放在學習上的心思,卻放在了和同學競爭老師更喜歡誰上面。這樣一來,學習的精力不就被分散了嗎?也許,樂樂差的那一分,就是他不正確的競爭意識給害的。
曾經跟一位家長朋友聊天,說他前陣子托關系給孩子找到了當地較好的一家幼兒園,但也不是有關系就能進的,還是要通過入園考試才行。于是,他就提前跟孩子苦口婆心的說:“寶寶,這段時間你就好好的學點東西,等考試通過了,你可就能上全市較好的幼兒園了,多少小朋友想上都進不去呢。”孩子雖小,但很聽媽媽的話。準備了一段時間后,孩子還是沒能通過考試。沒辦法,他只能給孩子選一家普通幼兒園了。
可聽到自己不能再去較好的幼兒園,3歲的小孩子居然嚎啕大哭起來,說什么也不想去上學。還說什么“普通幼兒園太普通了,我不要跟他們一樣。”朋友也曾試圖強行將孩子送進幼兒園,可孩子不僅去上學之前大鬧一番,在幼兒園里也不聽老師的話,就是哭鬧著不要上學,后來連幼兒園老師都勸朋友,還是讓孩子晚點再來吧。沒辦法,朋友只好把孩子接回家,放棄了今年讓孩子入園的打算。
焦慮癥患者的表現帶來哪些危害呢?大人想要給孩子較好的想法可以理解,可是當大人把自己的競爭意識灌輸給孩子后,在他們那個并不適合競爭的年齡,一定會被大人搞得心理失衡。孩子都還沒來得及接受教育,就先接受了家長這種不正確的價值觀,這根本就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害他在充滿競爭的焦慮環境下成長啊。
【本文由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焦慮癥患者的表現帶來哪些危害呢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