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外陰白斑的方藥有哪些
時間:2016-12-21來源:求醫網
中醫治療外陰白斑的方藥有哪些?外陰白斑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疾病,該疾病主要表現為女陰部發生萎縮性的白色病變,同時伴有女陰刺痛、奇癢難忍、潰瘍流水等癥狀,給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嚴重侵害。大家對于外陰白斑疾病應該引起重視,早發現早治療。中醫治療外陰白斑的方藥有很多,由于取材方便,治療效果明顯,受到很多患者青睞。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為大家做下詳細的介紹。
治療外陰白斑方一:
【組成】生地、當歸、白芍各10克,川芎3克,桑白皮、地骨皮、荊芥、防風、浮萍各10克,磁石30克,鉤藤10克,牛膝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瀉肺補肝。
【方解】中醫認為肺主宣散、輸精于皮毛。即皮膚毛發的滋潤榮養靠肺。局部皮膚發白、增厚、粗糙、發硬,中醫稱為肌膚甲錯,是局部血瘀的表現。這種瘀血是由于肺熱傷陰,宣散失司,不能輸精于皮毛的結果。故方中用瀉白散清肺熱;荊芥、防風、浮萍宣散肺氣以祛風;用四物湯養血活血以祛風潤燥;加磁石、鉤藤熄風止癢。諸藥合用,共奏瀉肺補肝,祛風止癢之功,故而用之多效。
【主治】外陰白斑。
治療外陰白斑方二:
【組成】苦參15克,蛇床子、龍膽草、山梔仁各10克,赤芍12克,當歸、白鮮皮各10克,刺蒺藜15克,生姜皮、生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肝利濕、祛風敗毒。
【方解】通過臨床實踐體會,外陰白斑與風、熱、濕、毒內伏有關。風者,百病之長,善行數變,與濕熱混合,蘊積于肝,下注陰戶,遂成本證。臨床則表現陰部奇癢,焮痛,或生瘡為其特征(當包括其癌變),治則側重于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方用苦參、龍膽草、山梔仁清熱解毒利濕;蛇床子、白鮮皮、刺蒺藜祛風止癢;赤芍、當歸活血驅風;生姜皮利水健脾;甘草解毒、調和諸藥,合用共奏清肝利濕、祛風活血之功。再配以除濕止癢之外洗方,內外并治,故效佳。
【主治】外陰白斑。
以上就是對于“中醫治療外陰白斑的方藥有哪些”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的了解有幫助。中醫治療外陰白斑的方藥比較多,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所適合的方藥也不一樣,外陰白斑患者還需在主治醫師的建議下對癥用藥治療,這樣才能保證治療效果的安全有效。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治療外陰白斑的方藥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