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表現有哪些
時間:2017-02-15來源:求醫網
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表現有哪些?對于小兒腦癱疾病我們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此病在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有的時候孩子在剛剛出生以后就被診斷為腦癱了。小兒腦癱在早期如果治療得當,可以減少寶寶的一些傷害。所以,對于寶媽們來說,一定要多加的了解一些關于小兒腦癱方面的知識進行了解。那么關于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表現有哪些?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1、小兒腦癱之痙攣型:典型痙攣型四肢癱患者表現為雙上肢屈曲、內收內旋、屈腕手握拳。雙髖關節內收內旋,屈曲不充分,坐位雙下肢伸直、尖足、骨盆后傾,常取盤坐為姿勢,立位表現為頭前傾下頜突出,頸椎前凸。
2、小兒腦癱之手足徐動型:(1)、緊張性手足徐動型:臨床表現為既有手足徐動型特點又有痙攣型表現,呈現持續緊張狀態,肌張力波動減少,不隨意運動相對不明顯。(2)、非緊張性手足徐動型:臨床表現為不隨意運動,肌緊張輕。多在隨意運動明顯,安靜時肌緊張完全正常,活動時肌張力明顯增強,來回變化。
3、小兒腦癱之強直型腦癱最大特點是均勻雙向的被動運動抵抗,緩慢運動時抵抗更明顯,膝反射正常或減弱,無踝陣攣及不隨意運動.
4、小兒腦癱之肌張力低下型:主要表現為:肌張力低下,以抗重力肌最明顯。
5、小兒腦癱之共濟失調型:表現為:⑴、運動發育落后,動作笨拙不協調。坐位時雙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擴大。⑵、有意向性震顫及眼球震顫,追視抓物困難。講話難,發音不佳。⑶、肌張力低下,腱反身正常。⑷、平衡功能障礙,立位時重心在足跟,向前彎腰,軀干前后搖擺,東倒西歪,加寬足距,兩手不自然擺動。
6、震小兒腦癱之顫型多為錐體外系與小腦損傷引起,單純震顫少見,多與其他型混合。⑴、靜止性震顫: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每秒鐘3-5次,運動時停止。多見于上肢及手部,屈曲、伸展交替。⑵、動作性震顫:多由小腦損傷引起,表現為隨意運動時出現,運動停止后消失.
以上就是關于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表現有哪些的相關內容介紹,通過以上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關于小兒腦癱的癥狀,也讓我們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知。同時,在選擇醫院的情況下,一定要到正規專業的醫院,我們才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避免病情進一步的危害孩子身體健康。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表現有哪些的相關常識>>